全国人大代表刘庆民,行走乡间40年“医”如既往倾心基层建言为民

山东法制报 2020-05-25 09:36 大字

5月22日晚,记者联系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卫生室村医刘庆民正在通过电话叮嘱家乡的患者吃药时间和注意事项。来北京参会的这几天,刘庆民除了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外,心里还一直挂念着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

刘庆民的卫生室在泗水县南部山区的隈泉庄村,是附近8个自然村、2000多名村民解决就近看病的卫生室。24小时随时出诊、坚持先看病后交钱、有钱没钱都给治,攒下欠条2000多张……

扎根山区行医40年来,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村民健康守护神”的刘庆民一直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踏遍深沟险壑,历经无数风霜雨雪,为村民们除疾祛病,排忧解难。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刘庆民惯常的工作节奏,但不变的依然是他那颗医者仁心。疫情期间,他除了日常接诊,第一时间带领数十名乡村医生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积极筹备急需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到镇村检查点等公共场所免费发放。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有关知识,指导村民们进行体温测量、环境消杀等防控工作。常常忙到后半夜的刘庆民,忘记了自己也是一名膀胱癌患者。

作为基层医疗界代表,采访中,刘庆民谈的最多的是农村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为提高建议质量,他经常抽时间到各地乡村调研,了解当地农村卫生健康现状和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突出,以泗水县圣水峪镇为例,现有人口4.86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达 1.6万人。”刘庆民说,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快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的建议》。他建议,倡导社会资本向农村养老机构倾斜,鼓励兴办农村养老机构,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同时,在各级专家医院专设老年疾病预防治疗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治病难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公共卫生防治作用,及时掌握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刘庆民介绍,去年夏天,他发动周边24名乡村医生,成立了泗水县“医在乡间”协会,定期组织乡村医生为辖区老人巡诊,准确掌握老人的基础病情及身体状况动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辖区老人的发病率和住院率。

山区行医40多年的刘庆民深知乡村医生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此次,他还带来了《关于加快乡村医生培养的建议》,建议加快乡村医生培养,留住青年医学人才。

“以泗水县为例,年轻乡医占乡医总数的 20%左右。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难以满足县、乡(镇)医疗机构的需要,更别说村级卫生室了。”刘庆民建议,加快后备乡村医生的培养,扩大医学人才培养的数量,特别是本土医学人才的培养,逐步满足当地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院校招生时,在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范围内,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乡村生源,为乡村卫生所定向培养临床医学人才。

“本土化有利于医患沟通,建立更有人情味的医患关系。”刘庆民欣慰地说,儿子刘壮壮就是“本土化”乡村医生的现实例子。刘壮壮当年护校毕业后,本可以在县城医院谋职。但当时正赶上刘庆民身患癌症,一番思考后刘壮壮决定接过父亲手中的听诊器,扎根在了最基层。如今,35岁的刘壮壮成了卫生室的主力军,和父亲一起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要妥善解决乡医收入低的问题,合理制定乡村医生收入分配方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收入和基本药物零差率的补贴标准,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要与同级教师相衔接。而且要加大乡村医生退休后的保障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刘庆民表示,要让乡村医生安心在基层工作,满足村民在本村即可接受一般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本报记者张子慧

新闻推荐

平均用时 6分钟

近日,由泗水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5起轻微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速裁程序集中开庭审理。泗水县法院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并当...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