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册村里的梆子剧团 荣士友

济宁日报 2019-05-31 09:54 大字

我的故乡中册村,是泗水县的古老乡村,始建于隋朝,因居于中水河畔,故名“中水村”,明朝万历年间改名为中册村。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在这里曾修建有供皇帝南巡驻跸的“中水行宫”。故乡,由四个行政村组成,5000多口人,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是泗河北岸的文明古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童年时最高兴的就是看大戏。我们村有个庄户剧团,唱山东梆子。演员都是我认识的邻居大伯、大叔,我哥哥也是跑龙套的演员。他们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唱大戏。庄稼一收拾完,锣鼓就响了起来。

别看是庄户剧团,却有编剧、导演、剧务、琴师和锣鼓班子等,分工明确,专人负责。上演的剧目有传统戏《打渔杀家》《铡美案》《苏三起解》《梁祝》等等,自编的戏都是根据形势创作的,当时全国正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农民翻身解放、土地还家等等,就自编了反映保家卫国的、破除迷信的、改造懒汉的,如《抗美援朝》《请神仙》《后悔迟》等等剧目。

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演员,花旦是三村的李传柱,他是我老李叔家的大哥,扮相俊俏,嗓音圆润。他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戏中扮演祝英台,场场赢得喝彩。

小生吕英红,是后街上二村的吕家油房的青年。修长的身材,洪亮的唱腔,稳重的做相。他扮梁山伯,与李传柱扮演的祝英台配合默契,声情并茂,情意缠绵,台下观众无不为之动情。

老生是一村的颜承颢,地主出身,魁梧的身材,典型的山东大汉。他的嗓门大且粗,人称黑脸包公。

老旦三村人周庆德,是个落户我村跑江湖的滑稽人物,他从外地带回个非常漂亮的小媳妇。他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扮媒婆,戏中表演如同其本人一样滑稽,发髻做了个蝎子造型,蝎子尾巴一翘一翘的特别惹人注目。在自编剧《请神仙》里扮巫婆下神,也特别出彩。

青衣是外地落户中册的赵普云,西医大夫,性格温和,举止稳重,落落大方,在台上的精湛表演深受好评。有的观众说他是县豫剧团的名角,在县里看戏时,就曾看过他的演出。

丑角是二村大染坊里的颜世寅,乐师是吹鼓手郭本修,演员当中还有个蓄着长发的道士,我们都给他叫吕老道。家乡的剧团汇集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们在农村舞台上发挥着各自的聪明才智。

我最敬佩的是戚万春,他是我村有名的老中医,负责剧务兼编剧。他编了许多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戏曲,如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破除迷信的《请神仙》、改造懒汉的《后悔迟》等等,深受乡亲们的欢迎。我和小朋友们看完戏,都能记住戏中的唱词。如《请神仙》里的“我名叫真冤,家住在北山,孩子生了病,前去请神仙……”请来的巫婆唱的“三尺红,二尺绿,还有三斤半的老公鸡”等等。

那时候,我们一伙小孩子常常晚上看他们的排练。冬天寒冷,剧团就在我家门外的大场院里,挖了个很大的地窖,上面棚起来,盖上厚厚的一层土,就成了排练场所。我们就挤在里面,既暖和又听戏。若是晚上在大戏台演出,我就急急忙忙吃罢晚饭,搬起几个小板凳,赶快到戏台前占地方。若是到外村演出,我们也一起跟到外村去听戏。

我那时一听到板胡高亢激越的琴声,就特感到亲切舒畅。我家的前邻居陈大叔和陈二叔弟兄俩,就是剧团的主琴师。平时饭后,悠扬的琴声从他家飘出来,我就非常爱听甚至着迷。我就开始琢磨着自己造板胡学习,找来葫芦挖成琴筒,用木棍做成琴杆、轴子,偷偷地从马尾巴上拔下马尾,做成弓子等,就这样一个简陋的板胡就做成了。我就吱吱呀呀地偷着向陈家大叔学习,边听边学边琢磨,时间一长,我也能把山东梆子的原板、二板的曲调拉出个一二三来。直到1953年,我到外地求学后,才告别了我心爱的小板胡,再也没有看到家乡剧团的大戏。

新闻推荐

泗水开展“省级食品 安全县”宣传活动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姚树华刘静)近日,泗水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县”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全县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工...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