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坚守岗位,朱晓宁五年未能回家过年 妻子驾车5小时,只为一家团圆
一家五口,在值班室里吃起了年夜饭。文/图本报记者朱熔均
除夕之夜,当人们都在欢声笑语中与家人一同吃着年夜饭时,却有这么一群人,为了坚守一份责任,默默驻守在一线,36岁的朱晓宁就是其中一员。除夕夜当天,远在江苏宿迁的妻子杜卢娃带着公婆和孩子来到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陪朱晓宁在值班室吃起了年夜饭,这也是妻子陪他在值班室里度过的第五个除夕。
除夕夜他在岗值班
父母妻儿温馨陪伴
“晓宁,饺子好了,快来吃饭吧……”除夕当晚7点,在兴隆庄煤矿机电工区值班室里,传来朱晓宁妻子杜卢娃的呼唤声。值班室内,他平常用的办公桌被杜卢娃收拾得一尘不染,上面摆着父母包好的水饺。没有酒水、饮料,这就是朱晓宁一家的年夜饭。
“快来尝尝,这是你最喜欢吃的白菜豆腐馅的。”看着公婆相继入座,杜卢娃起身夹起第一个水饺,缓缓放入朱晓宁碗中。长期两地分居,妻子将浓浓的思念化作年夜饭里的一个朴实的举动。自2006年朱晓宁大学毕业来到兴隆矿后,夫妻俩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最近5年,身为机电工区区长的朱晓宁为了让工友们过个团圆年,他总是主动请缨,承担下大年三十的值班任务。
一边吃着年夜饭,朱晓宁却不时将目光扫向一旁的电话。“别看了,大过年的先专心吃饭。”看着吃饭都心不在焉的丈夫,妻子用疼爱的眼光瞪了爱人一眼。“好的,好的,我不看了,咱们先吃饭。”看着妻子,朱晓宁夹起一个饺子放入她碗中,默默地移开放在电话上的注意力,却将值班手机紧紧地攥在手中。
“越到过年,用电越紧张,我们机电工区担负着整个井下和地面的供电。”朱晓宁指着对面的变电所说,现在居民用电、工业用电的上一级电源全都依靠这座变电所。如果出现意外,整个矿区都将陷入黑暗,容不得半点马虎。
“虎妻”踏上寻夫路
如今已经坚持五年
今年杜卢娃再次带上了10岁的孩子和公婆,从江苏宿迁驱车五个多小时,来到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陪丈夫一起吃个年夜饭。虽说时隔五年,但至今杜卢娃仍清楚记得,陪丈夫在值班室的第一个“年三十”。
“那是2014年12月份,往年都回家的晓宁,突然就说自己不回来过年了。”回忆起此事,杜卢娃仍记得那天自己的惊慌失措。本来夫妻俩见面时间就少,平均每个季度才回家一次,丈夫不回家过年的消息,让杜卢娃一下子失去了往日对过年的所有期盼。
“他不回家过年,我就来找他,带着家人陪他一起过年。”考完驾照没多久的她,第一次驶上了高速,带上了公婆和只有5岁的儿子,一路南下。没想到人生地不熟的自己却将车开到了泗水。直到当晚9点多,才找到了兴隆庄煤矿。
次日一早,杜卢娃就和公婆去菜市场买菜,做了顿丰盛的年夜饭。“来的时候,我和公婆就打算好了,在值班室陪晓宁一起过年。”杜卢娃说,年夜饭虽然简单,却吃得无比幸福。“他在哪,家就在哪,这就是我的幸福。”杜卢娃说。
如今,每年除夕从江苏宿迁到山东兴隆庄煤矿陪朱晓宁吃年夜饭,已成了一家人的习惯。
为了心中那份情怀
婉拒妻子回家发展
短短一小时,在家人的寒暄和新年寄语中,两份饺子被一家人吃光了。和过去几个“年三十”晚上一样,机电工区的值班电话一如既往的平静。直到晚上8点30分,朱晓宁才长舒一口气,坐在椅子上,攥着值班手机和家人看起了春晚。
“晓宁有没有想过回家发展,这几年老家这边也发展挺好。”杜卢娃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问着朱晓宁。面对妻子的暗示,朱晓宁笑着拒绝了。用朱晓宁的话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自己不是不想家,而是舍不下自己的事业和事业起步的地方。
见自己又一次被拒绝,杜卢娃笑着说了句“牛脾气”。收拾完碗筷,杜卢娃开车将公婆与儿子送回朱晓宁在矿区居住的筒子楼里。临走时,67岁的父亲朱成朝朱晓宁挥手说,“儿子,专心工作,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咱家!我们支持你……”
夜深了,送完公婆和孩子的杜卢娃又回到了机电工区的值班室。外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已渐渐消散,只偶尔有朵朵绚烂的烟花在夜空绽放,朱晓宁和妻子靠在值班室的窗台边看着,感受兴隆矿的“年味”。
新闻推荐
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本报记者 姜乾相 通讯员 孙密 瑞婍 韩妮 报道
本报讯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春节假期,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严守工作岗位,全力保安全、保畅通,确保人民群众顺利...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