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种养结合,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沼气让俺村的发展更有朝气

济宁晚报 2018-11-09 08:49 大字

本报记者刘锐通讯员包庆淼

玉米秸秆青贮后用作饲料养殖肉牛;牛粪转化为沼气能源,用于养殖生活;沼液、沼渣作有机肥,用于种植……这是泗水县星村镇沙岗村探索走出的“秸秆青贮-肉牛养殖-牛粪转化沼气、沼渣-有机肥绿色种植”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日前,记者走进沙岗村绿旭农业专业合作社,探访循环农业模式的致富经。

养殖场内的肉牛

沼气工程为纽带,养牛模式更科学

走进沙岗村绿旭农业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放眼望去,干净的圈舍左右整齐排开,一些刚买入的幼牛正在圈内舒服地晒着太阳。“头几年养牛完全是散养式养殖,现在合作社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教导,养牛模式更科学了,相应的收益也高了许多。”正在牛舍内劳作的村民郑尚华说。

据沙岗村党支部书记颜景旺介绍,2015年村内成立了绿旭农业专业合作社,按每亩9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行统一受理、播种、施肥的标准化种植模式经营,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成立的养殖场内现可容纳肉牛1000余头,年出栏肉牛800头,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同时,合作社为部分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并解决了村内部分土地无人种植的难题,待合作社收益后可再给农户二次分红,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收益。

“近年来,合作社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将作物种植、肉牛饲养和沼气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生态循环的生产模式。”颜景旺告诉记者,合作社上季种植优质小麦,下季按照粮改饲的要求全部种植青贮玉米作为肉牛饲料。通过青贮发酵产出优质的牛饲料,为养殖业提供廉价的饲料资源,减少成本投入,增加效益。

而养殖产生的粪便废物收集进入沼气池,通过无害化处理生产出沼气、沼渣、沼液,可为牛舍和温室加热,富余的沼气供给村内140余户居民生活使用,沼渣、沼液则可供800余亩温室蔬菜和露地粮田施用。沼渣、沼液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上等肥料,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秸秆浪费成过去,如今利用百分百

走进沙岗村可以看到,村内民居整齐划一,村南、村东是一片广阔的农田,田间地头都通上了水泥路,道路两旁栽满了槐树、桐树。村北背靠泗水县小蒲山,山上松柏满山、美丽乡村的画卷跃然眼前。

其实,沙岗村的蜕变,得益于村内沼气工程的推广。“俺们村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适合种植小麦等农作物。2009年起,部分村民合伙建立养殖场,开始探索肉牛养殖。秸秆焚烧、养殖粪便排放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据颜景旺介绍,村内邀请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前来实地勘察,根据本地养殖规模大、排放废物多、农作物秸秆多等实际情况,理出了一个生态发展、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发展模式。将改种的青贮玉米和秸秆回收,通过秸秆青储、饲养,达到该村秸秆100%全利用。

村内先后建设10个100立方和4个350立方的沼气池,将养殖产出的粪便废物收集入沼气池,转化的沼气、沼液、沼渣用于生活、生产,从而实现废弃物质充分利用、作物生产无害化。可以说沼气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秸杆资源浪费和禁烧的难题,真正做到增产、增效、低投入,更能种出绿色无公害的产品,达到了相互促进、循环发展、美化环境的目的。

如今,“粪便废物入池,清洁能源入户,沼液、沼渣肥田”的循环模式,不仅让沙岗村环境更加靓丽,还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新闻推荐

梳理线索139条,立案122件,发出检察建议 104件,提起公益诉讼19件——,—济宁:捍卫公益勇当先

今年以来,济宁市检察机关以争先进位、争创一流为目标,以提升公益诉讼案件规模、提高案件质量为核心,切实履行法律赋予检察机...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