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四特”优势 建设“四有”乡村

济南日报 2018-10-24 09:28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乔明李长江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文化扶贫、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充分发挥“四特”文化优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着力建设有灵魂、有风尚、有品味、有活力的“四有”文化乡村。目前,全市5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广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实现96.19%。9月11日,全省文化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现场会议召开,我市作典型发言。

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建设“有灵魂”的文化乡村

打好儒学普及推广牌。开展了首批“儒学民间传承奖”评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评选,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2649个,评选乡村儒学讲师270名,组织编写了乡村儒学读本,开展儒学活动2200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180余万人次。2017年12月,全省尼山书院暨乡村(社区)儒学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总结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做法。同时,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资源,打造了《孟母》《梦回三迁路》《孔子试徒》等一批儒家文化题材的文艺作品,用作品教育引导感化广大农民群众。打好乡村文脉延续牌。大力推进镇村历史文化保护展示体系建设,建成50平方米以上乡镇(街道)历史文化展示场所53处、30平米以上村(社区)展示场所130余处,保留传承乡村历史文脉,形成了上九山、葫芦套、王家口、上磨石岭等一批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打好乡村善治深化牌。将儒家文化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在镇、村精心组织“舞前一堂课”等活动,通过播放国学教育视频、儒学讲师授课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引导农村群众尊老敬贤、和睦乡邻、与人为善,全力推动乡村善治。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建设“有灵魂”的文化乡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特色价值取向,建设“有风尚”的文化乡村

精心培育儒韵民风。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将我市“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与“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与四德工程建设相结合、与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相结合、与干部驻村入户工作相结合,引导和鼓励镇村“四德榜”模范人物、驻村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等加入儒学讲师队伍,大力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化群众。大力倡树文明新风。精心组织策划一批农村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推出《尚贤村的喜事》《福星临门》《农家春》等一批反映农民群众生活的精品剧目,用农民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引领传播乡村文明风尚。其中,《圣水河的月亮》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山东梆子腔》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建设“有风尚”的文化乡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全面构建公共文化特色服务体系,建设“有品味”的文化乡村

让农民“看得见”文化活动。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精心打造了“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非遗传承进乡村、冬春文化惠民季、农民群众广场舞大赛等文化品牌,每年组织开展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组织专业艺术院团开展送戏下乡6000余场。让农民“用得上”文化设施。深入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积极推动文化投入向乡村倾斜、文化资源向乡村下沉、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2017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1600万元,大力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提升工程,集中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年底,我市将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让农民“靠得住”文化队伍。注重调动乡土文化人才积极性,在微山岛挂牌成立了我市首家艺术创作基地,与青岛艺术学校联合,建立济宁艺术剧院舞蹈培训基地、济宁市山东梆子戏曲传承培训基地、济宁市杂技艺术培训基地,打造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的“大本营”。精心组织开展公益文化培训4000余期,常态化开展各类展演、汇演、竞演,搭建乡村文化人才技能提升的“大舞台”。积极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吸引广大村民参与其中、共建共享,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大合唱”。目前,全市注册登记业余群众文化团队6600多支、20余万人,实现了村村有队伍。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建设“有品位”的文化乡村培养了精干的人才队伍。

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秉赋底蕴,建设“有活力”的文化乡村

全力创建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品牌。深入实施“一县一品”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打造曲阜国学培训、梁山出版印刷、嘉祥石雕、泗水陶艺、鱼台柳编等8个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全力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特色镇村。结合我市特色民俗和乡土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手工艺、民俗文化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文化乡村,培育打造文化产业特色乡镇24个、特色乡村64个。全力打造一批地域文化特色节会。挖掘整合我市各类节会资源,集中打造泗水桃花节、梁山水浒文化节等文化节会品牌,在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嘉祥县小葫芦成为大产业,走出国门,畅销海内外,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途径。■记者刘传伏摄

◆目前,全市5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广场

◆全市注册登记业余群众文化团队6600多支、20余万人,实现了村村有队伍

◆每年组织开展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组织专业艺术院团开展送戏下乡6000余场

新闻推荐

大禹治水 与鹿鼎寨的传说 □向胤道

相传大禹苦斗十三年历尽千辛,终于平治了汹涌洪水,使天下人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老百姓感念其功德,众诸侯敬佩其风尚,一致拥戴...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