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济南日报 2018-09-25 00:00 大字

■本报通讯员鲍清华包庆淼

“感恩国家的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每周六上午,泗水县圣水峪镇小城子村的乡村儒学讲堂都会传来郎朗的诵读声,这是义工陈修福带着村民念诵感恩词的声音。每周六,陈修福和讲师王春都会相约乡村儒学讲堂,为村民讲授儒家传统文化知识,在圣水峪镇,像小城子村这样的乡村儒学讲堂已经有20个了。目前,该镇紧紧抓住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筹划建设国学小镇,深入探索符合当前讲堂开展的授课模式,科学编排授课内容,宣传孝亲典型,让文明模范现身说法,带动更多的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以点带面,打造文化大镇

2013年,圣水峪镇以北东野村为试点,开设乡村儒学讲堂,每两周举办一期,通过开展以“孝”“礼”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活动,以点带面,用通俗的语言向群众教授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向周边辐射。

五年下来,圣水峪镇已形成了以镇驻地乡村儒学讲堂为中心、覆盖全镇60个村的20个讲堂。讲堂举办初期,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镇政府购买毛巾、肥皂、脸盆等生活用品作为奖励,吸引村民来听课。聆听了几次优秀传统文化课之后,群众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自发地在村里宣传,吸引了更多村民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现如今,来讲堂听课已经成为了多数村民的生活习惯。截至目前,“乡村儒学讲堂”已开课385期,听课群众达7万余人。“乡村儒学讲堂”更是成为深化圣水峪镇乡村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成为在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典型经验。该创新举措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是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先后被《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韩国电视台》也应邀到镇进行专题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把传统文化传下去·让国学精粹活起来”为题对圣水峪镇乡村儒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头条报道。

文旅结合,打造旅游强镇

圣水峪镇借助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永久举办地和乡村儒学讲堂建设的优势,不断加大儒家文化与娱乐、休闲、旅游紧密融合,重点设计“亲子采摘”“忆苦思甜”“乡村记忆”等活动板块,全力打造儒家文化修学游品牌。另外,深度挖掘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培育万亩大桃采摘园、元宝枫与文冠果采摘、珍珠银杏园、薰衣草基地等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区,举办“莓丽泗水·草莓采摘节”“杏花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生态游、采摘游、修学游逐渐成为圣水峪镇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南仲都村,结合二十四孝之仲子百里负米的故事,充分挖掘本村的“孝”“善”文化,开展“感恩孝亲行”“餐桌文明礼仪”等体验式、互动型休闲活动,打造忠孝传统文化石贴画墙一条街,建成金楸宾舍、文化展厅等景点,吸引了济南、济宁泰安、临沂等地大批游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评为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润物无声,打造向善名镇

五年的实践下来,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乡村儒学志愿者加入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当中,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讲堂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乡村儒学讲堂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更是成为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快乐家园。在小城子村乡村儒学讲堂,讲师王春和义工陈修富每周六坚持开课,讲课结束后与老人一同做饭、吃饭,小小的讲堂变成了老人的快乐家园;在官庄村、小城子村、南仲都村、八士庄村、王家沟村、北东野村,乡村儒学讲堂变成了留守儿童学习知识、拓宽眼界的“课外学堂”,每年暑假,来自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纷纷来到村里义务支教,教授儿童课外知识、带领孩子进行文艺表演、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小小的讲堂成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湾。

和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圣水峪镇学习儒学经典蔚然成风,村风民风有了极大改善,村民道德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向上向善的风气悄然形成。从不主动孝老敬老到主动给老人过节费,到过年过节主动把老人接到家中团聚;从妯娌、邻里不和,到紧张的关系缓和甚至亲如一家;从敬老院里的老人无人问津,到侄子侄女接到家中过节、养老;从村集体工作难推动,到村民主动提想法、提建议等等。见义勇为、爱心奉献等社会正气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的价值取向。

新闻推荐

济宁商务局助力乡村振兴搭建产销平台

本报济宁讯(记者张静通讯员徐国明)近日,由济宁市商务局、泗水县人民政府、北京菜篮子配送股份有限公司等主办的,泗水县区域公...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