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镇三思三变

济南日报 2018-08-27 09:20 大字

■本报通讯员包庆淼

袁洪秀汤文婷桂秋明

行走在雨后的泗水县杨柳镇,风轻云淡,空气清新,满眼翠绿,处处是风景。从乡村到城镇,从车间到田间,与群众拉呱,与干部攀谈,耳闻的,目睹的,都集中体现在“因思而变”这个字眼上。时下,一股股乡村振兴之风在各地涌动着,杨柳镇如何唱好这台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镇党委书记吕彩英一语中的。的确,对镇域发展而言,尤当如此。“干老百姓愿意干、喜欢干的事;老百姓不认可的事,坚决不干。”在乡村振兴谋篇布局时,杨柳镇的党员干部总坚守这样的原则。更可贵的是,在实践中,她们不光有热情、善思考,还保持了着眼长远的眼光、韧性。

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目的,政令变通

乡镇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杨柳镇从学习、考核、奖惩等方面加强干部管理,建设了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我们镇现在镇、管区、村三级网管健全,常规工作抓常规,重点工作抓重点,可以说政令畅通。”镇党政办副主任王林如是说。去年以来,杨柳镇实行精细化管理,使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干部工作手册,形成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每位干部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通过规范管理,实现干部“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四抓”抓出好作风。抓严格正风肃纪。修改完善《关于加强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建设办法》,坚持用制度说话、用制度管人管事。成立工作纪律督查组,对会风会纪、空岗脱岗串岗、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督查,对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及时谈话提醒。抓提升服务能力。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推进为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规范化场所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采取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协助企业对上争取政策资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抓推进规范化建设。重新修改完善的《关于加强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建设办法》,从3个大方面的

以高质量高效益为导向,产业变活

17项具体工作进行规范。工作开展中,严格按照办法执行,确保机关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抓加强自身建设。开设“机关大讲堂”“支部书记大讲堂”,由机关干部、村支部书记轮流上台谈工作、谈计划、谈措施、谈感想,搭建机关干部交流学习平台,加强党员干部教育。

坚强过硬的工作,赢得社会广泛的赞誉。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乡镇,县土地流转先进乡镇,平安泗水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一个个荣誉称号接踵而至。

说。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杨柳人,从小就生活在杨柳,工作后在杨柳镇政府工作,现在又分管城镇建设工作。

乡村要振兴必须在留住人上下工夫。2013年春,杨柳镇才启动城镇化建设。当时,镇驻地常住人口不足千人,说是乡镇其实就是一条街,每到夜晚街道上见不到几个人,就是白天也很冷清。2014年冬,聘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研究院精心编制《泗水县杨柳镇总体规划》,随后又修订了《镇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布局结构上突出“一轴、两带、三心、九组团”,发展规模总面积383公顷,居住人口2.6万人。

杨柳镇提出的“人口向驻地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与城镇规划高度吻合。为此,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强力推进城镇建设,连搞几个大动作。杨柳新苑、杨柳东苑、潘家庄社区、杨柳村社区、于家泉社区拔地而起,潘家庄、老官庄、张刘庄、郭家铺等7个村撤村并镇,全部搬迁。杨柳、于家泉、小厂等村明年冬全部搬迁进镇驻地。预计到2019年底,镇驻地人口达到9000人。

配套建设是留住人的关键所在。漫步驻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格调和谐统一。道路宽敞而平整,广场、绿地、器材、雕塑,各站其位。敲开农户的门,家居、家电陈列布局,科学而现代,水、电、气、暧齐全,户主的脸上写满了知足与幸福。老年公寓里,从老人们那张张笑脸和热情的打招呼中,读懂了杨柳镇关爱老人的热度和力度。

城乡均衡发展是杨柳镇的执政理念之一,在一轮轮的新农村建设中,村村达到“十通十有”。徜徉在各村大街小巷,俨然进入了一个个花园,水泥路通往每户庭院,中心街路两侧的各种花草和树木随风舞动着,墙面上布满山水画和时髦的宣传标语,一盏盏路灯像哨兵一字摆开,印有统一标识的垃圾桶随时迎接它的客户。

“前些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曾走过一些弯路,总是从政府的角度抓调整。但现在不同了,我们以市场导向型经济为导向,产业变活了!”杨柳镇副镇长颜峰快言快语。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导向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唯一正确选择,自然资源的贫乏与丰富倒在其次。这个道理在杨柳再次得到证明。

杨柳镇是泗水县唯一的纯平原乡镇,紧临泗河,土地肥沃。数十年来,基本年年延续着“一麦一棒”的种植模式,零星的种些西瓜、土豆等经济作物。即使是历届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也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农民不富裕,何谈乡村振兴?为此,产业变活成为杨柳镇决策者们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有思就有变,有因就有果。他们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明确产业调整主体,以市场导向型经济为导向,政府只服务不参与,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他们利用政策、资金倾斜

的办法,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颜峰说:“去年春,我们协助利丰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设100个高标准育苗大棚,该地瓜育苗基地可辐射带动泗水及周边60万亩地瓜产业。还帮助利丰公司流转2500亩地栽种4万余株四季常青的绿化苗木柜树。另外,帮助老官田盛牧合作社筹资400万元的以色列农业示范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近年来,杨柳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战略,示范园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基地+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产业带动、科技示范、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吸纳基地周边农户,使他们既可获得经营红利,又可增加劳务收入。

今年,杨柳镇坚定不移地加大产业培育。实施现代农业推动工程,加大对金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泗水县庆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泗水县老官田盛牧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及新成立合作社的培育力度,引导带动更多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业项目品牌化、景区化的思路,打造东里仁辣椒、西里仁西瓜、仓上大蒜、郭家庄土豆、老官村中药材等生态采摘品牌,形成一村一品,探索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深度融合。加大对农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推动西柳、老官等设施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入现代农业专业企业经营管理,提升设施农业项目收益。逐步建立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形成规模效益。

杨柳镇现代农业产业化日益升温,2万余亩设施农业生产的绿色产品已悄悄融入省内外高端市场。涌现出西瓜大户孙长元、草莓大户王飞、富硒花生大户张凡良、土豆大户孔现伟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领军人物。在杨柳镇“傍大户”“傍能人”致富,蔚然成风。

以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乡村变美

“这几年,我们遵循城乡均衡发展的思路,以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乡和村都变美了!”杨柳镇副镇长张瑞深有感触地

新闻推荐

明年年底,济宁市将用上“国外”的天然气

本报记者宋娜满广宇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济宁市积极对接省油区办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功争取中俄东线从济宁市...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