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终于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 泗水一公益组织为农村女孩捐建“温暖小屋”
靳小妹(化名)收拾自己的温暖小屋。11日,本报头版刊登了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上传到齐鲁壹点情报站的照片——“温暖小屋”。这究竟是一间怎样的爱心小屋,对13户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来说“小屋”意味着什么?
11日,记者前往泗水进行了探访。
文/片本报记者朱熔均
通讯员张慧
和父母共住
一间卧室14年
“有了这间小屋,我就拥有了自己的学习空间,不用挤在小角落睡觉了……”8月11日上午,在泗水县尧山村的一户农家里,传来靳小妹(化名)的欢笑声,虽然住进自己的小屋将近一个月,靳小妹仍充满了新鲜感。
记者走进靳小妹的家,院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捡回来的杂物。今年14岁的靳小妹就和父亲靳孝春、母亲孙又君住在这里。在拥有自己的“温暖小屋”之前,靳小妹和父母在同一间卧室里住了14年。
“现在小妹住的地方,就是以前我们一家三口的卧室。”顺着母亲孙又君指的方向看去,一间别致的小屋出现在记者眼前。
崭新的木床上面铺着柔软的床垫,一顶样式新颖的蚊帐搭在床上,一旁的木质书桌上方的书架上摆满密密麻麻的课本,刚刚吊完顶的天花板上吸附着一盏圆形的吸顶灯。
“这间新屋真是太好了,以前孩子还小,一家三口住在家中还勉强凑合,现在孩子慢慢大了,我们也开始犯愁。”孙又君告诉记者,丈夫靳孝春因为偏瘫不能下地干活,自己又身患疾病,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政府补助和闲暇时光收些废品,早年间一张木板床上面躺了三个人,后来孩子大了,又恰逢青春期,总有一些不便与尴尬,自己又给孩子“淘”来了一张一米左右的床,放在卧室里,这一住就是14年。
这间小屋终于弥补了自己对女儿的亏欠。而在今年小屋建成之前,靳小妹一直在村中同学家里学习、写作业。
谈起第一次看到小屋的情形,母亲孙又君笑了。“7月份的时候,小屋才刚刚装修好,她就非得嚷嚷着住进去。”孙又君说,这间小屋里的所有物品都是泗水县微公益捐助的,刚装修好时小屋里面只有一张木板床,耐不住靳小妹的嚷嚷,她连夜收拾出了枕头、被子和褥子,让女儿住了进去。
第二期又将有
10名儿童受益
靳小妹只是“温暖小屋”项目帮扶的孩子中的一个。这些受帮扶的孩子或家庭贫困、或被人收养、或是母亲去世,但是她们在今年夏天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个不大却充满温馨的小屋。
“11日我们又走访了18名贫困家庭,将从里面选出10名孩子,实施第二期‘温暖小屋\’。”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泗张镇组长于恒刚坦言,在志愿者与孩子的交流中发现,这些孩子非常渴望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哪怕仅仅能放下一张小床,在这里她们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释放心灵,哪怕只是偶尔发发呆,也会无比开心,这样的一间小屋,是她们最大的渴望。
此前,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于今年5月份从各个乡镇的贫困家庭中筛选出13名孩子,为她们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小屋,共计花费9.23万元,这其中就包括靳小妹。
截至目前,泗水县微公益协会的志愿者累计行程40多万公里,筛选了全县529个村庄的4000多个困难家庭,为1384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少年儿童建立详细的帮扶档案,对1132名困境少年儿童实施了长期的助学帮扶,累计帮扶资金超过500万元。
当问及靳小妹这个暑假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她的回答令人诧异,不是和同学一起去村里的小巷、湖边玩耍,而是打算一个人呆着。“我喜欢这个小屋,我想每天呆在屋里学习。”靳小妹说。
如果您身边也有像靳小妹一样的孩子需要帮助,可拨打泗水县微公益协会电话:0537-3626287。
新闻推荐
日前,泗水县进入了“烧烤”模式,天气热得让人不想动弹。但在这种高温,闷热的天气下,许多流动商贩却趁“热”而入,逐渐增多起来...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