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子负米碑究竟在哪里 宋永基

济宁日报 2018-08-10 09:56 大字

仲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出生于泗水卞桥,家贫,时常以野菜度日。19岁“委质因门人”,跟着孔子在曲阜上学。时刻惦记忍饥挨饿的父母,经常从曲阜买些香大米,不惧百里之遥,背米回家。

曲阜香大米自古有名,其栽培历史可溯源至周代。据《曲阜县志》记载:殷商时已有种植,到春秋战国时“种植香稻粳糯,出自逵泉左右者为上谷”。清乾隆年间,面积近千亩。当时的县志载:“城南门外,沂河两岸有水田,宜种稻,做饭气香,故称香稻”,有“一家煮饭,十里飘香”之誉。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

仲子背着香大米,一路出得鲁故城东门,顺驿站大道,过瓦窑头、陶洛、西盐(岩)店、来到一个叫“虚朾”的小村镇(现址泗水城),这里有驿馆、客栈、饭铺,家数不多,顺着古驿道,在起起伏伏的丘陵上居住着几十户人家。虚朾村东,有一条小河,居民都叫它泲河后改为济河,水不大,自南而来,流到一个小沙丘,跨过古驿道,转向东北流去。仲子来到泲河边,坐在小沙丘上,需要脱鞋过河,走了五六十里路,也顺便歇息一下。这里也就变成千古名胜——仲子负米息肩处。

明代万历年间,此处立有圆头碑,上刻“先贤仲子负米息肩处”,历经四百多年,后在通水管、修古城路的时候,因沙丘挡道被挖除。但

“负米息肩处”石碑的具体位置众说纷纭,一说在曲阜,一说立在济河边,碑文有“仲由负米息肩处”,也有人说在泗水城北,网上说仲子每次负米回卞,常休息在济河西畔(今山东泗水城北),故后人在此处立一石碑,即“仲子负米息肩处”。

遍查曲阜史志,搜寻曲阜城东各村、各地,均无“息肩处”之说,亦无石碑存在。济河边石碑是一种误解,而石碑在泗水城北,是一种误猜,古驿道根本不走泗水城北,而是途经泗水县城,进西门,出东门,过泲河,经苗馆、卞桥、平邑,直达费县、沂水。所以,其石碑在城东门外,是准确的说法,具体位置在原泗水县委家属院门前,团结路和古城路交汇处,负米山现已被古城路占据、铲平。

那么,仲子息肩的沙丘,离现在的河道还有二百多米远,按一般常识,他应该在河边脱鞋休息,为什么是在离河二百米的地方呢?当时的泲河就在息肩处的沙丘之下,仲子脱鞋息肩后,接着就能过河。也就是说,现在的河道向东移了二百多米。

事实上,古代的泲河从礼泉村南绕弯北来之后,是顺着孙家庄东,原师范校院东墙外高涯下北流,经现在的体委以西,流经仲子街西首的“吊桥”,过农业局家属院东的“下沟”,正好冲击“息肩处”的沙丘。同时,体委西被河水冲刷成一道土涯,涯下鹅鸭成群,藕塘片片;土涯之上,是唐代修建的永胜寺。永胜寺1945年毁于战火,现址在烟麻公司和商业局家属院。康熙四十七年(1708),知县孙鹏的诗作曾描写永胜寺东涯下的景色,“下看万朵金芙蓉,尽抱觚稜向泬寥”。当时的济河河道,万朵莲花相拥着银白色的菱角花,展现在晴明的天空之下。说明现体委以西,就是一条泲河的古河道,向北流经“负米息肩处”的沙丘,后人也称“负米山”。这样,仲子在沙丘上息肩,然后脱鞋过河,就顺理成章了。可惜,这条古老的泲河已被房舍占据,废圮殆尽了。

原来的“息肩处”沙丘,是由较粗的黄色沙砾组成的,沙砾中含有大量的砂积石、鹅卵石,足以说明这里是河道沉积形成的小沙丘。正是古泲河的冲击,才构成“息肩处”南北两个慢坡沙岗,南边的叫负米山,北边的叫凤凰台。

古泲河在负米山下流过,如何又东移二百米呢?它又是什么年代游移的呢?具体资料很难从史志和文章中找到。但泗水民间有个传说,“仲庙修在河东,落在河西”。这个传说,泗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尽人皆知。如果这个传说真实的话,那么,济河东移,是在明万历年间以后的事。

仲庙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2),是修在济河东岸的。查阅县志,明代几乎没有暴雨、洪水记载,倒是清代洪泛的记录最多。“顺治七年,大水。道光八年七月,淫雨三昼夜。十三日夜间,济河水大溢,临河村庄皆被冲,房屋倾塌,人多溺死。同治六年六月间,淫雨数日,泗河泛滥,近河村庄多被水灾。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淫雨,济、泗两河俱溢,村庄皆被灾,东关尤甚”。从以上水灾资料来看,“河水大溢”必然造成河水乱流,甚至改道。

据城关老年人所说,不知哪年哪月,济河发大水,直接冲垮了河东岸的九龙河口,从此,济河改道东流,西边的原泲河河道,逐渐淤积,变成了小河道,这就是我们古稀老人从小见过的涓涓细流,从清真寺东边流来,过仲子街汤家大院西的吊桥,一条水沟直通负米山旁,又流经三个藕坑,由水沟直接导入济河。

家住仲子街的孔维青,根据老人的传说,整理了一篇“仲庙修在河东,落在河西”的民间故事,传说王家在济河东(九龙河口)老林修筑围墙,“气死龙王撑破天”,防止济河洪水淹了祖坟。此事气坏了乌龙,打坝聚住洪水,一下子把王家老林冲坏,同时,也在九龙河口决口,使济河东移,仲庙就落在了河西。作者从小也见过济河东西游移的过程。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作者1943年到济河公路(327国道)看日本鬼子强迫民工修桥,那时候,济河河道位于沙滩中部。到了1946年,济河水滚到了东部,走蔡家洼(现杨家庄)村根,西边撇出来一片三百多米宽的白沙滩,所以1946年国民党的战斗机在返回徐州时,中途缺油,以为济河大沙滩是当时敌占区兖州东边的泗河沙滩,就一头降落在仲庙南的济河沙滩上,飞行员当场被我民兵俘虏。后来,到了1957年,泗水淫雨连绵,济河又滚到西边来,使西岸多处决口,水淹了“下街”,即仲子街。

当然,民间传说很难作为河道位移的确凿资料,但在资料缺失的情况下,根据民间留下的宝贵传说,也能推演出济河位移的反复过程。

“息肩处”石碑及其沙丘,在明代以前究竟在哪里呢?

仲子负米息肩碑,是彰显儒家伦理德道的标志。息肩碑的位置,是正史和志书很难记载的,然而,历史典范是应该被世人代代传颂的。

新闻推荐

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济宁中行助力企业搏击全球市场

济宁中行分支行联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资料图)。本报记者张夫稳见习记者周惠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