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 美在至善 “齐鲁最美家庭”发布仪式侧记

大众日报 2018-07-29 05:28 大字

□本报记者刘一颖

7月27日晚,“齐鲁最美家庭”发布仪式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0户最美家庭走上舞台,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平凡生活里的动人故事,温暖着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出正能量。

来自“华夏孝乡”博山的张梅一结婚,便承担起照顾家中患病老人的重任:公公患有脑血栓瘫痪在床,婆婆年老体弱,丈夫的姥姥瘫痪在床多年。不仅悉心照顾自家老人,张梅还想到社会上还有许多需要帮扶的困难老人。2013年,张梅成立博山12349居家服务信息中心,率先开通了淄博市第一家民政“12349”便民服务公益热线,为困难老人排忧解难。

宫肇林家庭则无微不至照顾老人三十年,身体力行带动村中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全村涌现出了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家境并不宽裕的刘世松家庭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担起抚养老人和侄子、侄女的重任,如今孩子们学有所成,夫妻二人十分欣慰。

家风连国风,国风兴家风。“情系国防,模范家庭送温暖;爱国拥军,红色家风代代传。”王建章、邱巧云家庭的红色家风源自红色血脉基因,妻子邱巧云出生于红色家庭,父母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她十多年如一日,带领姐妹、弟媳六人义务自费绣鞋垫,为上海武警总队一支队十中队、菏泽武警消防总队等多个部队和机关单位邮寄绣花鞋垫几万双。

孙建涛家庭把乐于助人作为家风传承。孙建涛以“让山区贫困孩子快乐成长”为理想,成立泗水县微公益协会,累计救助资金已达400多万元,帮助900多名贫困少年实现读书梦。“我的理想是成为像爸爸一样能够帮助他人的人,我的爸爸就是超级英雄。”听到儿子稚嫩的话语,孙建涛眼睛湿润了。“诸事不顺,始于亏孝。我们的家教和家风就是孝和顺。”在张建忠家庭,孩子比拼的是谁更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张建忠带领孩子每天晨起诵读经典,优秀传统文化成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大爱,温暖社会。一沓沓厚厚的汇款单出现在发布仪式的大屏幕上,这60万元捐助资金来自临沂的捐赠者“壹伟梦”。“壹伟梦”就是孟庆军夫妇,十年间,夫妻二人相继资助山东、贵州、新疆贫困孤儿100多名。同样以行善为本的还有谭瑞霞家庭,2008年5月,谭瑞霞自费入川,抗震救灾。此后,她八入汶川,三进玉树,再上雅安、岷县,并发动当兵的儿子和学医的女儿一起帮助灾民。

隋普霖在家人的支持下,耗时三年多,花费百万余元,将村中的垃圾湾改造成千余平方米的“公益微花园”,来自法国、德国、日本及国内花卉重要产地的珍贵苗木在这里吐绿绽放。作为东营市家庭教育的“领航者”,逯国梅创办了全市第一家公益家庭教育学习机构,并组织志愿者举行百场义务报告。

这是“齐鲁最美家庭”首次纳入“齐鲁最美人物”发布系列。据了解,全省共有113户家庭被命名为全国“最美家庭”,390户家庭被命名为山东省“最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成为推进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成长在红色家庭中,我感到骄傲自豪。我也要承担起传承红色家风的重任,把红色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培养他们爱国爱军的情感。”邱巧云的女儿王莹说。来自济南市市中区自由大街社区的张女士观看发布仪式后,深受感动。她说:“我要和家人分享今天的收获,为构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王磊:走在创业路上的小“倔驴”

■本报通讯员鲍清华包庆淼这里有一群很特别的小毛驴,它们喝着山泉水,吃着山野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每天聆听着《弟子规》,不时...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