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得民心者得天下——读《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有感

柳州晚报 2017-12-03 11:23 大字

小记者 十五中初一(17)班 黄圳懿

我对历史很感兴趣,阅读了《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一书后,感触颇深,特写下此文。

秦始皇名为嬴政,是首次统一全国的秦朝开国皇帝。而刘邦,原名刘季,是汉帝国的创建者。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秦始皇驾崩时,刘邦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秦崩》一书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讲述了秦帝国何以崩溃的经过。

读完此书,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人物,并不是张楚政权的建立者陈胜,也并非分别起兵于沛县和江东的刘邦及项羽,而是奉行老鼠哲学的左丞相——李斯。李斯其人,是诸子百家中荀子的得意门生,学问贯通古今,又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但是,李斯是入世求功利的人,博取高位富贵才是他的人生目标。而当郎中令赵高说动李斯共同进行夺权计划时,李斯已步入晚年,行事多为子孙计划,再加上内心对富贵的追求,他接受了赵高的建议。于是,长子扶苏被迫自杀,李斯和赵高辅佐胡亥继位,号称二世皇帝。而李斯在与赵高夺权失败后,被诛杀。与李斯一同被问罪的右丞相冯去疾选择了自杀,而李斯却选择了入狱受审,这是出于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贱民意识,这种意识支配了他的一生。我阅读到这里,感慨万千。如果李斯当初选择了辅佐长子扶苏,虽说政治上是对立面,可就算不能继任丞相一职,至少可以免去一死吧?李斯此人,死于对富贵的贪念。

俗话说,“国之兴亡,必有前兆”。秦帝国之所以会灭亡,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加重徭役和焚书坑儒,而焚书坑儒,便是出于李斯的进谏。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他反对一切儒家理论,焚书坑儒是出于保全自身利益的决定。再加上二世皇帝继位后,加重徭役,征发民众修筑宫殿,纯粹是为了君王的私欲之满足。官吏驱赶的威压,引来民众的逃亡;政府执法的震慑,引来民众的抗拒。正因如此,陈胜、吴广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决定复兴大楚,建立了张楚政权。

项羽是消灭秦军的主力,刘邦是首先入关中的君主,两人都是消灭秦帝国的关键人物。这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此话的含义。秦帝国之所以速亡,秦始皇、秦二世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施政暴虐和加重徭役,都是秦帝国被消灭的主要原因。秦亡的历史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而现实。

《秦崩》最初的章节,发布于“象牙塔”网站上,精彩的内容立刻吸引了我,让我一口气读了下去。后来书籍发行后,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用了一个星期迅速完成了阅读,之后我又用了一个星期仔细品味书中为人处世的道理,《秦崩》一书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新闻推荐

泗水检察?智慧检务谋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犯罪、利用网络犯罪等高科技犯罪日益突出。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利用科技服务检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干警生产力已成为我们的必选项。去年以来,泗水县检察院将信息技术...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