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持生态优先 搞好五个结合 济宁市水土保持工作特色突出成效明显

济宁日报 2017-11-27 10:15 大字

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地处鲁西南腹地,独特的地形地貌,赋予了济宁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但因水文地质条件、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建国以来,历届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带领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济宁这个中心,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生态建设强基固本作用,将水土保持工作与***、美丽乡村、海绵城市、生态水系、生产建设项目建设相结合,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如今济宁大地到处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景色。

抓好水土保持与***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怎样让穷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又怎样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济宁市在多年的治山治水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走出一条水土保持与***相结合的成功路子。

泗水县的南仲都村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群众广种薄收,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南仲都村在水利等有关部门大力扶持下,依据山区优势,积极开展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按照“山顶松柏戴帽,中间果树缠腰,山沟层层拦蓄,山下高效农业,村里综合整治”的发展模式,共营造水保林1200亩,种植桃树等经济林900余亩,林草覆盖率达85%;建设拦蓄工程12处,拦蓄地表水近10万方,建设冬暖式大棚71个,种植草莓、油桃、火龙果等名优特品种,每个大棚年均收益5万元以上。村中23个贫困户参与分红并可进社打工。贫困户年可分红5000元、打工人员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使村里的贫困户普遍脱贫致富。“十二五”以来,全市共综合治理小流域16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1平方公里,完成投资4.7亿多元。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90万吨,年可增加蓄水量2000多万方,治理区群众年人均收入增加近1000元,受益人口达85万人。

抓好水土保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过去的农村,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雨天踩泥窝,晴天尘土飞,污水满街流。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济宁市采取将生态清洁小流域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方式。邹城市香城镇石鼓墩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秉承水土保持新理念,在农村水系整治方面,坚持村里村外相沟通,村南的丝弦河通过清淤、建坝、栽水草,成了小湿地,村内生活污水引入湿地后,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老大难的问题。村东的丝弦湖,经过清淤扩容,生态护岸、绿化美化,成了村里的可靠水源地,村内排洪沟引入水库后,既解决了村内排水问题,又增加了水库的水源。如今“梦回乡音,缤纷石鼓”的石鼓墩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济宁市将水土保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让许多昔日又脏又乱的旧乡村,变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里人向往的新农村。

抓好水土保持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昔日金乡县城留给人的印象是“小、乱、脏”。近年来,金乡县把水土保持理念深深地融入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因地制宜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五河九湖”治理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公共用地使用植草砖、透水砖、透水路面等透水性铺装工程,既涵养了水源,又滋润了万物。今日的金乡县城城水相依、步步皆诗意、处处是美景,令人刮目相看。

金乡县水土保持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是济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缩影。济宁市在海绵城市创建过程中,运用水土保持新理念,在城市建设中采取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降水蓄渗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在已建成的居住小区、公园、绿地、道路、下凹式立交桥及其他人口密集、地势低洼场所等区域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生产建设项目,引导建设单位的建设集雨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集蓄利用等设施,对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等场所进行透水铺装,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目前全市海绵城市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抓好水土保持与生态水系建设相结合。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性措施。一些水利工程,在规划建设时,往往只注重主体工程,而水土保持投资常常落实不到位,造成工程完工之日就是水土流失之时,许多新建堤坝岸坡经雨水冲刷产生的雨淋沟密布,泥沙就地淤积,大大影响了工程安全、效益和美观。济宁市在加强河湖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同时,加大河湖自身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将开挖、疏浚、筑堤与堤岸生态护坡措施相结合,通过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建设湿地等措施,建设生态水系。

“十二五”以来,对洸府河、蓼沟河、小沂河等21条总长度超160余公里的河道进行综合生态治理、绿化美化,“水土保持一条河”随处可见。目前全市建设的生态水系已有7个被评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17个被评定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

抓好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项目建设相结合。防治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生产建设单位为赶进度、省资金,在生产建设中,不注重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乱采乱挖、乱堆乱放,造成的“渣土随意丢、雨水白白流,杂草丛生没看头”现象特别严重。为减少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济宁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依法行政,督导生产建设单位按照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过程中,坚持便民、高效、务实原则,对项目建设单位报送的送审稿一般三天内完成审查。在审查中,水保专家积极为生产建设单位献言献策,优化方案,提出了许多护土保水的“金点子”,绿化美化的“好主意”。对符合编制要求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及时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已成为生产建设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助推器”。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使大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不断涌现。

唐口煤矿是一家年产500万吨的煤炭企业,在建设运行中,秉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对矸石有效拦挡,高效利用;结合矿区建设,打造“矿区生态一条河”,将矿井水、地表水高效集蓄利用。如今河内鱼儿戏水,河岸杨柳依依,矿区内有花、有树、有果,成了一座大花园,2012年唐口煤矿被评为“中国最美矿山”。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为奋力走在前列,实现全面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作为助推美丽生态济宁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全市水利系统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一定要让济宁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建设生态美丽济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张永华

新闻推荐

内外兼修聚合力多管齐下出实招——泗水县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纪实

近年来,泗水县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始终把“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维护法院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不断深化执行改革,加大执行力...

泗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