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不辍 自有一路花香 曲阜市实验学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扈宏毅
本报通讯员张昭军林艳彬李明
2021年12月,在济宁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典型案例征集中,曲阜市实验学校申报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校园儒雅教育》获二等奖。
建校22年以来,学校秉持“弘扬传统文化,构建诗意校园”的教育理想,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在规划设计、载体建设、实践涵育、特色引领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学校坚持探索实践“儒雅教育”,形成了教师、学生、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12345”教育课程体系,即围绕“以文化人”核心,打造“孔子学堂”“班级课堂”两大阵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全面强化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师资保障、督导评价四大保障,深入做好经典诵读、学科渗透、活动引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结合文章。为着力培育校本特色,学校策划了“五百工程”,即“百诗”“百联”“《论语》百则”“名言百则”“歌曲百首”,编辑出版了《论语》完整本、《大学·中庸》口袋书。在校学生均能背诵课外古诗词和《论语》各100多首(则),阅读和书写能力明显提高。
方寸草木蕴含着巨大的育人能量,学校遵循“一处一景致,一物一精神”“环境与文明融合,自然与文化共生”的原则,营建环境课程。种树五百,树树涵文,校园八景,景景育人。“思乐池”“采芹园”“小乐山”等均刻石以记,孔子塑像、名人群雕、路楼广场等均传承文化,“诗书画印”文化长廊、“明德”“笃学”“儒雅”主题楹联长廊、中外文学名著长廊,还有科技体育节、文学艺术节、四季诗会……均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隐形育人功能。
学校与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学校坚持家校共育,将《论语百则》中的十大主题设计成十场大课,每学年受益学生5000多人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开设了十大讲座类课程,每年受益家长5000多人次。学校还以“孝悌为本”“益友损友”“发乎情止乎礼”等为主题,建构了“经典伴我成长”主题班会课程。2017年3月,学校获2016年度“优秀中小学孔子学堂”称号。2018年10月,学校获“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称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研学游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新方式。祭祖少昊、蓼河踏青、孔庙朝圣、探访尼山圣境等各类研学游实践,让学生全身心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学校从“学”“思”“训”“行”四个方面涵养师德。定期组织教师诵读、抄写“四书”和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比赛,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每学期组织两次教师礼仪全员大培训,鼓励教师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课程。2009年8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2021年5月,学校以“弘道铸师魂,明德树师风”为主题在北京德育论坛“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学术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
深耕不辍,自会留下一路芳香。曲阜市实验学校对“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实践探索,塑造了“明德笃学,儒雅创新”的学校精神和儒雅教育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第二届文明校园”“济宁市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及首批“济宁市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
目前,全市正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曲阜市实验学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制定了《坚持以文化人,推进儒雅教育》的工作实施方案,正在结集编撰《孔子学堂大讲堂校本教材》《孔子学堂家长大课堂校本教材》,为深入推进“两创”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依据2022年1月28日山东曲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买受人签订的《债权转让协议》的约定,我行已将享有的下列债权权利...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