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埗·埠
烟台于1861年开埠,算来整整一百六十年了。据有关资料,在1898年前,这是山东省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1861—1932年间,共有17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所以说,烟台开埠在我国近代对外开放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说到“开埠”,这里就聊聊“埠”字的前世今生。
“埠”字在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里还没出现,较早的辞书收录有明·宋濂《篇海类编·地理类·土部》:“埠,薄故切。官牙埠头,船埠头。谓主舶客商买卖货物也。”另有明·张自烈《正字通·土部》:“埠,舶船码头。《通雅》:‘埠头,水滨也。’”现代辞书释义承古释。“埠”本义为“码头”无异议。若溯源,则“埠”起源于“步”。唐·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mí系住)而上下者曰步。”是说江河码头可供人上下船,因上下船要走路,所以就以行走的“步”名之,可认为是“行走”义“步”的词义缩小的名词化。或因“步”的本义常用,为避免混淆,后造了“码头”的专用字“埗”,是“步”的加旁形声字。“土”字旁显然表示码头的建筑物属性。《汉字源流精解字典》注:“埗,同‘埠’,多用于地名,高埗(在广东省),深水埗(在香港)。”按理说,有了专表“码头”义类的“埗”区别就可以了,何以其后又替换成“埠”字呢?究其因由,恐怕正在于“埗”多用作方言地名(因我国南方港湾多,“埗”基本用于南方地名,其地名也是源于该地的港湾码头性质),其“码头”义又被淡化。虽“埗”与“埠”相同,而文献中“埗”作“码头”义的用例确实少见。或者说,“埗”表“码头”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埠”字取代了。所以,今“开埠”不可作“开埗”。
有码头的地方往往商业发达,渐形成市镇,“埠”于是引申表示“有码头的城镇”。烟台正是因为有天然港湾形成了码头,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有了之后的“开埠”。“埠”后来也不限于“有码头的城市”,再扩大就泛指一般城市了。如清末郑观应《盛世危言·通使》:“乃仿西例,于各国设公使,于华民客居之埠设领事。”现如在说“本埠”“外埠”就是“本市”“外市”的意思,是不论沿海与内陆的。
总之,自明代辞书收录“埠”字以来,该字在辞书中不外乎“码头”、“城市”和“商埠”三个意思,期间注解或略有差池,但大同小异,并无本质不同。话到这里,还要为辞书补充“埠”字的一个义项,这就是非码头义的地名用字“埠”,它或应是“阜”的分化字,表示“高坡;土陵”一类意思。
就烟台市范围来说,内陆栖霞市就有“荆子埠”“宋家埠”“前埠村”;莱州市也有“张家埠”“永盛埠”“沙埠庄”等村庄,为笔者亲眼目睹,也是地地道道的远离港湾的陆地。今考,该“埠”用于地名当从另一地形特点——“地势高”而来。具体而言,就是高坡、土岭一类,近似于“景阳冈”之“冈”,“长坂坡”之“坂”。择高地而居符合民居选址的规律,故以该“埠”为地名者甚为普遍。从字源关系上看,“埠”或当由“阜”而来。《说文·阜部》:“阜,大陆山无石也。象形。”是说“阜”就是平原上没有石头的山,也就是“土堆、丘陵”。“阜”为土山义,文献习用。如孔子故乡“曲阜”,其名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为:“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通俗而言,“曲阜”就是“弯弯曲曲的长土岗”。“阜”还有一些同义字,如《说文·阜部》:“陵,大阜也。”《说文·阜部》:“附,附娄,小土山。”此与“阜”皆一类。“阜”义可伸缩,不限于“大土山”,或也指“小土山”,再缩小为“高坡”“高地”之义也是水到渠成。
简而言之,在码头义类上,历经“步”——“埗”——“埠”三部曲。而今,“埠”为码头义类的通用字,“埗”一般限于南方“港口城镇”的地名用字范围,在一些工具书里被认为是方言用字。而非港口地名的“埠”当源于“阜”,是“高坡;丘陵”之义,作为地名用字范围甚广,用例很多。□婴里
新闻推荐
朱赟曾获2007-2009年全国青年女子手球比赛冠军,现为莱山一中体育老师: 让学生通过手球运动得到更好发展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李京兰通讯员吕庆波摄影报道)今年8月份,烟台市教育局招考了8名烟台籍省退役优秀运动员进校当体育老师,...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