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损和适用积水田,曲阜一家庭农场有新招 两次改造收割机,今年多收万斤粮

农村大众报 2021-10-20 19:23 大字

防洪防汛保秋收秋种

寒露时节,曲阜市鑫源家庭农场的田间小路上,一排排超长款玉米笼子里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农场主张忠友说,自家这318亩玉米地今年预计能多收1万斤粮食。原来,今年秋收之前,张忠友投资1万余元,先后两次对玉米收割机进行了检测、改造。

10月14日,曲阜市王庄镇孟李村北部的农田里,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停在农场办公室门口。身穿工作服的张忠友说,这台玉米收割机自2019年购入后,作业时总会出现掉穗、破损的情况。即便是收割机本身带有收集掉落玉米的部件,掉到地里的玉米粒依然很多,损失率居高不下。人工捡拾,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这让张忠友和哥哥张忠礼很痛心。

怎样才能降低玉米的损失率?秋收前,张忠友就开始琢磨这个事。在专家指导下,他决定对机械进行改造。今年9月,他把这台“老家伙”送到曲阜农机修理厂。修理厂的老师傅全面检查后发现,剥皮机、割台均有不同程度的小问题。于是,老师傅按照最新标准对剥皮机、割台分别进行了调试、校准。

回来试验后发现,改造后的收割机,几乎能将玉米全部回收,极大减少了籽粒损失。“收割机改造之前,我这318亩地,光掉在地里的玉米粒就有上万斤。你看,今年几乎就没有。”张忠友激动地说。

“张忠友的农场今年能增收,多亏检修了玉米收割机。粮食减损,每个环节都要颗粒必争!”曲阜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丰宗鹏说,种植大户这种主动进行粮食减损的行为值得鼓励。

鑫源家庭农场所在的这片地是黏土地,且农场以北、以南地势均高,是典型的低洼地块。而孟李村又比城区多下了两场雨,积水情况更为严重,收粮工作难上加难。用传统收割机作业,刚下地就陷泥里了,根本无法收割。为了能及早下地抢收,张忠友再一次将玉米联合收割机送到检修厂,把轮胎宽度从36厘米加宽到50厘米。加宽后的轮胎附着面积增大,收割机能正常下地收割了,且收割机对土壤的损伤也大大降低。

除了机器改造,好品种也帮了忙。张忠友种植的东单1331玉米,相比于普通品种,不易被打断,这也是今年能增收的保障。

张家兄弟俩种的这块地在历史上被称为“北桑行”,也就是说,这块地曾经不具备水浇条件,地力还差,只有桑树能活。12年前,闯关东回来的兄弟俩承包了这片地,挖沟、打井、铺管道……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兄弟俩终于把这块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沃野良田。秋风吹过,张忠友望着这片金黄的玉米棒难掩喜悦:“虽然因为下雨晚收了几天,但活棵玉米仍在持续吸收养分,反而能增产。今年玉米亩产至少有1300斤。”

新闻推荐

能说话会警示 能协同会沟通智慧高速让旅途更舒适

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段是山东开通的首条智慧高速。您经历过出行高峰时被堵在高速公路上的煎熬吗?面临大雾...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