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徐文政的锦鲤养殖基地,年投放鱼苗达500万尾。 锦鲤跃农门
本报记者杨国庆本报通讯员孔大儒吴冠兰摄影报道
走进曲阜市吴村镇龙尾庄村会泉峪,村头80亩的锦鲤养殖基地波光粼粼,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锦鲤不时跃出水面欢腾。基地负责人徐文政,手抓一把鱼饲料,俯身在池边,一边喂食,一边和鱼儿亲昵互动。
“我从小就喜欢看鱼,小时候经常到天池岸边追逐小鱼,工作以后,鱼也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说起与锦鲤结缘的契机,平时话不多的徐文政立马打开了话匣子。
2013年,徐文政与朋友一起到水族馆,被几条漂亮的鱼儿紧紧吸引了目光,他向老板询问得知,这是从国外漂洋过海而来的优质锦鲤,小小的鱼儿品相漂亮,价格更是不菲。同时,互联网上锦鲤文化开始兴起,锦鲤成为了好运的象征,徐文政敏锐地感觉到,这种鱼一定会火。
对鱼儿的兴趣以及对锦鲤市场前景的良好预期让他激动起来,23岁的他辞去了大城市朝九晚五的工作,回到家乡龙尾庄村租了十几亩池塘建起鱼池,开始养殖锦鲤。提起创业之初的经历,徐文政颇为感慨:“能把爱好转变为工作,把工作变成事业,是件幸运的事情。”
为了尽快掌握养殖知识,他买了许多专业书籍钻研学习,到广州、浙江、上海等地的渔场考察交流,总结养殖中的经验教训,前往日本引进优质鱼苗,日夜吃住在渔场,时刻观察鱼儿们的生长,靠着一股不认输的钻劲掌握了锦鲤的核心养殖技术。通过多年努力,他建起了占地100多亩的养殖基地,年投放鱼苗500万尾,鱼池里拥有红白、大正、昭和等十多个名优品种,他的锦鲤花纹漂亮、骨架匀称、体态优美,在全国各地的锦鲤大赛中获奖50余次。
为拓宽销售渠道,徐文政从2017年起就开始通过专业的拍卖平台销售锦鲤,成为互联网上的“养鱼家”,如今,他的锦鲤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其中70%的份额来自网络平台,价格最高的一尾鱼成交价达到了2.8万元。
“我是一名科技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带领大家把锦鲤养好,带着大家一块致富。”2018年,徐文政当选村里最年轻的支部委员,他更加感到了肩上扛着的责任,不仅是家庭的担子、自己的梦想,更是全村人共同致富的梦想。
有了徐文政的成功经验,村“两委”一致决定利用村里水库、塘坑多的地理优势,将锦鲤养殖打造成为村里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党支部+”的发展模式,徐文政成为了村里的乡村振兴合伙人。他以成本价为村集体提供鱼苗,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销售平台,在他的带动下,龙尾庄村的锦鲤养殖场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村集体增收的重要渠道。
有不少村民看到锦鲤养殖的前景,也加入到村里锦鲤合作社当中开始养殖锦鲤,徐文政毫无保留地分享技术和经验,如今,龙尾庄全村已发展锦鲤养殖面积近300亩,数十名村民投入到锦鲤养殖行业中,村里一方方碧绿的鱼塘孕育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一尾尾五彩斑斓的锦鲤观赏鱼成了龙尾庄村的“致富”钥匙,打开了乡村致富的大门。
手机直播带活了徐文政的锦鲤外销,价格最高的一尾鱼成交价达到了2.8万元。
徐文政通过电商直播打造了自己销售平台,他的年销售额的70%的份额来自网络销售。
一尾被选中的锦鲤经过精心包装后邮寄给客户。加水、充氧、密封……科学包装解决了锦鲤发货难题。
在村办鱼塘,养殖户挑选出精品锦鲤,销往市场。
不少村民在徐文政的带领下加入到锦鲤养殖项目,他为大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托底服务解除大家后顾之忧。
在村书记眼里,徐文政不仅给村委班子带来了年轻活力,也让村里发展产业有了带头人。
村里整合闲置设施,通过“党支部+”的发展模式,把锦鲤养殖作为带动村集体增收的项目。
锦鲤养殖不但可以带动就业,也带动了周边农业及养殖业的发展。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一直是徐文政心中的愿望。
鱼池里繁育了红白、大正等十多个名优品种。
新闻推荐
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尼山镇,一座72米高的孔子像无声矗立。在他目光所及的范围内,一个小村庄正循着古代先贤们所描述的“小...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