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数百年的文化氤氲在大街小巷,传统古村落如何实现古韵保护和升级发展的统一 且看南文字村的“记忆”与“乡愁”

农村大众报 2021-04-19 13:50 大字

重新修缮的东厢房。86岁的张洪良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搬个板凳,坐在老屋前,听着鸽子的咕咕叫声,晒太阳。

这是一处二进院落,北屋,以青色小瓦覆顶,屋脊上的神兽栩栩如生。院中,绿树新芽初发,菜畦里的韭菜鲜嫩碧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像极了古诗里描绘的乡村画面。

这里是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南文字村,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之一。据史料记载,南文字村在北魏时期就是嬴县治所,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而其中最能证明南文字村曾经辉煌的,莫过于张洪良居住的张家大院了。

时光浸透在

古村落的每个角落

张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由家境殷实的张姓族人陆续修建而成。大院占地25.3亩,各院落间彼此独立又相互连通,是一处完整的大家族居住空间。

张家大院的古民居,是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悠悠的古巷道,斑驳的老石墙,虽历经数百年,却古韵犹存。据介绍,当年,大院内的张姓子孙按支派分别居住在大院的东、西、南、北四门,大门之内有二门、屏门,然后进入各个院落。“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里了。”4月9日,记者初见张群浩时,他热情得很,“这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的家。”走进小院,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砖墙画壁、石础雕花、天井院落,简朴而宁静、古老而柔美。一椽一木、一砖一瓦,都好似积淀着几百年的文化底蕴。

“后来我出去盖了新屋,老人去世后,我又搬了回来。”张群浩说,四合院里住了两家,分别是他和他的侄子。“有的院子里住一家,有的住两家或三家。”村民张秀光介绍说,目前住在张家大院里的有43户,大部分为张姓后人。

在这里,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方式得到了完好的保存。张家大院中的庭院多为前院、中厅、后楼三进“目”字型四合院,或前厅、后院二进“日”字型四合院。有的庭院在一侧或后面还建有花园。

“墙体均为砖石结构,披檐柱廊则是实木结构,歇山和硬山房顶一律用鱼鳞青瓦覆盖,正脊两端和斜脊下部还有数量不等的脊兽。”苗山镇副镇长郭金刚告诉记者,张家大院是明清时期典型的鲁中山区传统村落建筑,也是莱芜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制约保护与发展

的因素有不少

四合院内,张群浩和老伴住东西厢房,侄子住北房。不过侄子年前回来结完婚就外出工作了,小院里只剩下张群浩夫妇二人。

“现在没有多少年轻人在家,50多岁的人在村里都算是壮劳力了。”村民张兴同说,过去,张家人口众多,才从最初的一家两家,慢慢扩展到一条胡同,一条街,一个大院。

在层层的院落里,张兴同清楚地记得哪些房间属于哪些人,甚至哪个位置有什么样的树木……虽然后期房屋越来越旧,但那浓浓的生活气息依然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时光荏苒,等待老屋的却是繁华不再,那些当年的热闹场景都被老屋的后人“打包”带去了城市,留下的是一片萧索和几许落寞身影。

“现在住在大院里的全是老人。”张秀光说。时至今日,张家大院仅存四合院36座、142间。其中24座有村民居住,也已破旧不堪;12座闲置,因长期无人居住和管理,只剩下颓垣断壁。

年轻人口外流,古建筑老化、损毁,张家大院一度面临着被遗弃的命运。在张兴同的记忆里,2020年之前的南文字村,以穷闻名,这个319户的丘陵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随着年轻人外迁,不仅公共空间缺失,村里的古宅院也日益荒废,越来越萧条。

除了留不住年轻人,保护和发展传统古村落,资金缺口也不小。“我们找专业人士测算过,如果重修张家大院,需要数亿元资金。”郭金刚说,虽然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给了很多帮助,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所需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不少老屋正日渐损毁甚而坍塌,村民无力自行修缮。

同时,传统技艺日渐衰微,制约了老屋的修缮。现在在南文字村及周边,传统的建房技艺已经失传,“只能专门从曲阜等地请人来修”。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进一步制约了古村落的保护发展。

让“旧故里”

焕发“新生机”

长期以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被割裂开来,而在南文字村,这两项工作变得密不可分、互为促进。

“我们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力求做到‘面子’修如旧、‘里子’宜人居,希望通过试点,探索传统古村落如何做到‘守’住乡愁、‘活’起来谋发展。”郭金刚说。2019年,省文物部门出资160万元,在村里的配合下,将张群浩所住的院落进行了修缮,同时还整修了13套老屋。

“去年,我们花了七八个月,将大院里的路全部铺上了石板。”苗山镇包村干部宋珍文介绍说,资金来源是国家的户户通政策:国家一平方米补贴70元,村里再配套30元。他说,村里没这么多钱,就利用自身资源,把村里残垣断壁上的石料拆出来用,另外动员村民捐助。65岁的村民张奉强,就把自己原先准备盖房的3车石料捐出来铺了路。

去年一年,他们还种植了30万株绿植。“我们在选择树种时,考虑到了张家大院原来的种植习惯,选择了国槐、流苏等树种。”宋珍文说。

古村落保护,缺少资金是普遍性难题,将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是破解难题的一把钥匙。张兴同告诉记者,南文字村村西有石峡,风景优美,他们计划将张家大院和石峡合并宣传,将游客引流到张家大院来。

“现在,专门来探访张家大院的自驾游游客越来越多。”宋珍文说,在此带动下,村里开起了超市,饭店也发展到了3家。51岁的刘桂兰和丈夫张新在2015年一起回村,开起了原山张氏私房菜馆。作为张氏后人,他们把独具特色的张氏私房菜——张氏脱骨扒鸡端上了游客的餐桌。

调动投资热情,加大投入力度,苗山镇一直在努力。他们主动外出接洽,希望能找到外来资本,帮助南文字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来看的老板不少,只是许多人担心回报太慢、太低,不太愿意来投资。”郭金刚说。

“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村民、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传统村落保护都是当务之急。”郭金刚表示,南文字村将在改善村庄环境、提供硬件保障的基础之上,通过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结合自身历史文化积淀来带动村落致富,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局面。

新闻推荐

拧紧安全阀 合法运输莫大意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李勇高宇飞液化气罐是钢制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具有爆炸危险,使用和运输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运输液化气...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