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书法导赏”换展 从汉代买地券读到文徵明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每三个月轮换一次的专题陈列“笔墨见真章——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4月3日更换展件。新一期展品展示汉代《大吉买山地记》墨拓本、汉代《鲁王墓石人题字》墨拓本、明代文徵明《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13件,其中《大吉买山地记》为目前传世所见最大的买地券刻石文字。
汉代《大吉买山地记》墨拓本(局部)
书法是汉文化圈特有的艺术,长久以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蔚成体系,也自然应用在日常生活里,了无古今的隔阂。秦汉时代是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三代以来古文大篆书写、铭刻分歧的现象,归于统一,产生标准书体小篆;另方面春秋战国时代萌芽的新兴书体隶书,也在此际从篆书简省蜕化成熟,发展为汉代通行的书体。由于时代潮流趋向简便快捷,隶书又持续蜕变分化,遂有草书、行书和楷书的形成。书体递变原非朝夕立就,因此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过渡型书风以及各体参杂的混合书风时而可见,显示书体蜕变迁延岁月,方能在结构和笔法上建立自己的规律。
隋唐时代是另一个关键时期,政治统一带来南北各地书风会流,笔法发展臻于完备,从此楷书成为历代通行的书体。入宋以后,为保存前贤书法长远流传,刻帖日渐盛行。但是宋人并不以继承传统为足,书法取向表现个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继起,转而提倡复古,晋唐书法传统得以延续。然而,不受传统束缚的意念也活跃起来,至明代浮现纵横跳脱的气息。明人书法面貌至为纷杂,行草书尤其活泼自由,适与当时依循传统法度者形成对比。其间突显个性自成一格的书家,也走出实现自己的路径,不为时代潮流所吞没。
清代以降,三代秦汉古文篆隶陆续出土,堪称是得天独厚。在务实的学术风气影响之下,清人摩挲碑版,从而与刻帖相互为用,书法发展的视野得以串联古今,终能在篆书、隶书两方面汲古创新,引领新方向。
汉代 《大吉买山地记》墨拓本
本次换展的作品包括汉代《大吉买山地记》墨拓本、汉代《鲁王墓石人题字》墨拓本、明代文征明 《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13件,其中汉代《大吉买山地记》墨拓本为隶书,间架端整,东汉建初元年(76)刻。原石在今浙江省跳山,又称跳山摩崖,曾经《越中金石记》、《两浙金石志》著录。上方写“大吉”,下方写“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字大约二十五公分,为目前传世所见最大的买地券刻石文字。汉代 《鲁王墓石人题字》墨拓本
汉代《鲁王墓石人题字》墨拓本为篆书,结体宽绰方正,东汉年间刻。右写“府门之卒”,左书“汉故乐安太守麃君亭长”,字径约二十公分,分别刻在二石人腹部下方。左下方“乾隆甲寅阮元移置”隶书小字,原在石人背后。石人经阮元(1764-1849)移置曲阜孔庙,现今在汉魏碑刻陈列馆。《两汉金石记》、《山左金石志》皆有著录。
明 文徵明 《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文徵明(1470-1559),长洲人,名壁。诗文书画并佳,与沈周(1427-1509)、唐寅(1470-1524)、仇英(约1482-1559)并称“明四大家”。明 文徵明 《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明 文徵明 《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常清静经》为道教重要经典教义之一,全文三百九十一字,上章言好清静则得道,下章劝戒勿因贪求而获烦恼,沉沦苦海,最终迷失真道。本幅用笔劲健爽利,间架明整开阔,可见文氏小楷风格逐渐确立成形,时年四十二。清 英和 《临赵孟頫兰亭跋》
英和(1771-1840),初名石桐,字树琴,满洲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临赵孟頫兰亭跋节临《快雪堂法帖》〈元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及临本〉其中三札,章法虽经移行换位,且有脱字,然其用笔圆润遒劲,结体规模与原帖十分相近,应是对临之作,从中得以窥探书家入古出新的方法与态度。(本文图文资料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附:展件清单
汉 大吉买山地记墨拓本 轴
汉 鲁王墓石人题字墨拓本 轴
汉 瓦当墨拓本 册页
唐 欧阳询 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册
宋 黄庭坚 书李白诗 卷
宋 张即之 书李衎墓志铭 卷
明 文徵明 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册
明 董其昌 仿古三种 册
清 黄易 隶书五言联 轴
清 英和 临赵孟頫兰亭跋 册
清 何绍基 行书七言联 轴
清 赵之谦 楷书 卷
民国 吴昌硕 行书七言绝句(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鲍童本报通讯员陈曙光林森“以前路不好走,进城要绕道邻村,每次多走好几里,现在路修好了,进城方便多了。”提起这条进...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