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 “十四五”时期济宁这样干

济宁晚报 2021-03-01 08:09 大字

本报记者万德龙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回顾济宁市“十三五”发展成就,解读阐释济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展示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市政府新闻办策划举办“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周五的首场发布会邀请到市发展改革委。

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经市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近期将印发实施。据悉,《规划纲要》在主体框架和内容设置上,共分三大板块16章,7.5万多字。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二章。

主要总结成就、研判形势,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未来5年着力实现“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至十五章,这部分明确了13项战略任务。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济宁创新谷核心作用,深化“一区一业一所”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创新中心,塑造“一核多点多线”的协同创新格局。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锚定“231”产业集群,聚焦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中心、北方内河航运中心、鲁南金融中心、数字经济高地等城市产业名片,推进实体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圈六放射”通道布局和“陆铁水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超前布局智能互联的新型基础设施,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增强多元能源供给能力。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以兖州国际陆港、大运河“一点一线”为牵动,打造国际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成为全省全国双循环格局中“重要一极”和“战略支点”。

积极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充分激发市场经济体制活力。建设高效服务政府和高标准市场体系,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构筑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美丽宜居乡村。

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济宁市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构筑市域“一心两廊三带”空间发展格局,推进济宁市都市区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打造鲁南经济圈龙头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凝聚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重点打造孔孟文化轴、运河文化轴“两轴”,改造提升“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一街”,加快突破尼山片区、太白湖旅游度假区“两区”,高标准建设鲁源小镇、南阳古镇“两镇”,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发展陆港经济、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争当全省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新高地。

统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点突破南四湖滨水“蓝心”、都市区生态“绿心”建设,形成“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城市大生态格局,筑牢美丽济宁生态基底。

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把济宁建成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医疗教育名城。

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宁。

坚持全面依法治市,加快推进法治济宁建设。

第三板块为总结,即第十六章。

主要是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统一规划体系建设,强化政策保障与项目支撑,完善规划推进实施机制,汇聚现代化强市建设强大合力。

相关链接

建成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五大中心”

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中在科教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纳入各类重大工程项目的多达400多项。

产业转型方面,安排布局了济宁智能终端产业园、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生命健康科技城等100多个“231”产业集群项目,启动建设济宁金融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实施济宁创新谷、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机械协同创新研究院等30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基础设施方面,推进济宁新机场、鲁南高铁、轨道交通等一批牵动性重点工程,构筑大开放、大辐射、大循环的立体综合交通格局。以空港、兖州国际陆港、山东京杭多式联运物流园为带动,构建全链条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济宁段)、引黄西线、引湖济西、湖水东调等调水工程建设,补齐工程性供水短板。

民生保障方面,针对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出建成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重症医学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中医医疗中心及健康护理学院等“五大中心”。针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安排了消除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程、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高职院校提升工程等。针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出突破南四湖滨水“蓝心”、都市区生态“绿心”建设。

(本报记者万德龙)

“1小时济南、2小时进京、3小时抵沪”

“十三五”期间,以全长41公里的城市内环高架开通为标志,百姓切实体会到了交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四五”时期,济宁市将重点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着力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圈六放射”通道布局和“陆铁水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建成启用济宁新机场,规划建设航空口岸,力争纳入全国干线机场。完成鲁南高铁曲菏段、京雄商高铁济宁段、济枣高铁济宁段建设,推进济南至济宁等城际高铁,构建“三纵一横”高铁网络。加快推进邹济高速、曲梁高速、济微高速等建设,构建“五横五纵”的高速路网。加快“一干双线十二支”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实现“通江、达海、进京”。

实施主城区“两环八连”、“井”字型快速通道建设,织密“十二横十纵”城市道路网,实现内环高架与周边高速互联互通、快联快通。加快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建设济宁至曲阜市域铁路。形成“1小时济南、2小时进京、3小时抵沪、4小时到达全国主要城市”的便捷交通圈,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畅通更加开放更加有力量。(本报记者万德龙)

高等教育强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学城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幸福济宁”,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

济宁市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推动基础教育办学质量进入全省前列。实施高职院校提升计划,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创建省级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实施高等教育强市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学城,推动驻济高校与济宁市协作发展,打造国内大院大所聚集地。

同时,济宁市还将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成公共卫生医疗“五大中心”,推进医疗服务能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实施区域医疗能力登峰工程,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此外,济宁市将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全国养老服务改革示范市。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让社会大家庭更温馨更和谐。(本报记者万德龙)

新闻推荐

林红玉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本报济宁2月20日讯(记者郝明雷)今天,市委副书记、市长林红玉到济宁经开区、太白湖新区、济宁高新区、曲阜市现场督导检查安...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