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环境文化,提升家国情怀 参加市评协与文澜院联合读书会活动的发言

黄海晨报 2020-12-28 10:35 大字

杨春忠

首次参加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读书会的活动,非常高兴。我看过通知内容后请秘书长帮我报名的主要目的是,见习、了解评论家协会的活动规则,认识熟悉一下各位会员,结交一些文艺评论界的志同道合者,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评协会员。

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浮来春·文澜院联合举办这次以“张行简状元文化研讨”为主题的读书会,探讨如何将文化融入有房生活,并引申探讨日照状元张行简对日照历史的贡献、状元文化如何与文澜院房产项目相结合,这是很有情趣、也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安排。

由于过去工作性质的局限性,我对浮来春·文澜院的情况毫无了解。今天活动产生的第一印象是:这个房产项目喜欢与文化发生关系。这是一件好事。说明项目开发者注意到了时代发展之动向,注意到了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在营造居住环境的文化品位上倾注热情。人造房屋、房屋塑人。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愉快、平平安安过日子的生活小区,对于提升社区居民的价值目标追求和思想道德水平是非常有益和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要对文澜书院开发者们的文化渗透意识表示真诚赞赏。

评协读书会拟定的主题也很有新意。主题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世间万事万物都不会是绝对孤立的,都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可思议的影响与关联。谁能想到精于历算和相面的张行简与当代房地产也能发生关系呢?谁能想到八百多年前的大金朝竟然会成为今天我们这些人共同讨论涉及的一个重要朝代呢?谁能想到日照第一位状元竟然会跨越时空成为如今浮来春·文澜院房产项目的一大卖点呢?

下面不再扯远,简单谈一下我参加这个活动的体会。

第一,张行简成为金朝状元,本身就是中华大地上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汇融合的文明成果之体现,是一段光荣历史。过去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唐宋元明清天朝帝国代代相袭、绵延至今的大汉正宗,实际上在南宋(1127-1278)时期,从公元1115年到1234(金.完颜氏1115-1234)年的一百多年间,日照这块土地都隶归于金,与宋朝是邻国关系。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张行简中状元,授翰林院学士;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隶属益都府莒州的日照由镇升格为县,都是金朝的事情。1232年金朝灭亡之后,日照又归于元朝。历次《日照县志》官修,对这段受金、元统治岁月的记载都十分粗略。难得金代自始至终科举不断,其中出了一个光耀门庭的张行简,使我们今天可以据此了解那一段时间的日照历史。

第二,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周边温馨的生活环境必然有利于修身齐家。任何一个人才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现象,无论是学富五车的状元先生还是一字不识的草莽英雄,无论是叱咤风云的政界领袖还是财富缠身的商界精英,都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譬如一处建筑,一个住所,如同是一个人的骨、肉、筋和血、气、神。它的门脸应自信传达出一个家的精神旨趣;它的明堂应如太和殿上悬挂的“正大光明”,显现出一个家的精神志向;它的天井是人与天地共同呼吸的气口,更要有天人感应的胸怀气度,彰显各家的不同宏愿与梦想。所以孟子说“居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张行简升官之后曾于金承安年间(1196-1200)出资在日照刘家寨村南、傅疃河桥北河东修建“魁文书院”(俗称张状元书院),免费为家乡培养学子,“延四方士,著书其中”,这种家国情怀的表达,成就了日照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高峰,明代嘉靖朝日照县教谕冯金写诗称赞其“经世文章夸独步,传家忠孝许谁肩”(冯金《张状元书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历代文人学子的传统理想,张行简(1156 -1215,字敬甫)出身于读书世家,他的祖父张莘卿(1111-1179,字商老),是天德三年(1151年)进士,做过国史馆编修、翰林应奉文字。补镇西军节度副使,官至朝散大夫,生活俭朴,勤于政事,刚而不挠,宽而容物。他的父亲张暐(?-1216,字仲明),是正隆五年(1160年)进士,做过太常博士,山东东路转运使,御史大夫,武安军节度使,官至礼部尚书,为人清净寡欲。他的叔叔张晔(字仲光,生卒不详),以仁孝风称于世,明昌二年(1191)考中进士。他的弟弟张行信(11631231,字信甫,原名行忠),是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做过铜山县令,监察御史(1190明昌元年),山东西路转运史、河东路按察司事,左谏议大夫(1213崇庆二年)。张行简本人自幼聪明好学,经常听父亲讲授经史,每天都到深夜方罢,长大后更是博通经史,才华出众。史上称他“颖悟力学,淹贯经史。”正是优秀家庭文化的长期无形影响,才造就涌现出“一状元四进士”的佳话。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的,千万个家庭要靠千千万万个家庭成员来共同筑建,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三,能够参加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是我晚年生活的重要乐趣。文艺评论家协会是一个引领、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民间组织。文艺评论家的涉猎范围无限宽广,范围宽广意味着责任重大。柳公权曾告诉唐穆宗“心正则笔正”。评论家的笔事关文化自信,事关百家争鸣,事关民心向背,事关民族复兴。在全部文化艺术领域,这支笔最为直接、最为重要,既需敢批善评的自觉,又需方法标准和能力;既不能无视作品空发议论,也不能依附作品被动解释;既有推广介绍、光大美好之责,又有剔除糟粕、正本清源之义。可以说笔笔重似千钧。因此,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工作爱好者,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既要志存高远,师高为范,引领文化自信,又要脚踏实地,敢于创新。既评名家大作,也评无名新人;既评古今,也评中外。要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努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征程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战士。

这是我的一点初步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杨春忠,中共日照市纪委、日照市监委派驻组原一级调研员,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东营有望拥有公办本科院校 教育部拟同意33所独立学院转设本科学校,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在列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东营是山东省16市里唯一没有公办本科院校的市,这一局面很快就将改变。12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