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踏齐鲁放眼观七桥 大汶口,“桥”见变迁
□曹儒峰 周长征 报道双脚踏齐鲁、放眼观七桥。七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桥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本报记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李琳琳 田珊珊
对于“大汶口文化”,人们并不陌生。它是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5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遗址”就坐落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是“五汶”汇聚的地方,南北连接泰山与曲阜,依汶河而建。历史元素让汶口古镇具有独特的记忆。
省内现存最长古石桥
一座石头桥,有什么好看的?
明石桥是整个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长的古石桥,至今保存完好且能正常使用。1567年,明石桥建成,成为南北交通要道,极大地推动了古镇大汶口经济的繁荣。这里商贾云集,就连山西商人也看好这一黄金地段,在明石桥北端建起了一处山西会馆,用于商人集会、洽谈业务。
为此,古人曾赋诗一首:汶河倒流水泱泱,两岸杏柳吐芬芳。古石桥上人如织,古镇城内商贾昌。
这座桥因建于明隆庆年间,人们称之为明石桥。桥宽2.5米,总长度221.8米,有65孔。每孔有5块石板组成,每块石板长3.3米,宽0.5米,厚0.3米。石板的纵横相接处均由铁制锤形扒据相钳接,十分坚固。桥墩都用大石块垒砌,向东迎水处为尖形以减少水的压力。桥面上平,桥墩因河面的地势有高有低,看上去高低不平,实际上每座桥墩都是下接河床石底,从河床看低者0.8米,高者1.8米。
此桥依水势和地形分南北两区,北端从大汶口镇西南门起,下铺20余米的石面下坡路,便进入了主桥。这段桥32孔至河床中心,有一段岩石隆起处,修桥时,仅将岩石铲平,铺上平整的石块,当地群众叫作哑吧桥子,中间有宽3米、深2米多的流水道,在此处架了一孔桥,使“哑吧桥子”分为两段,北段约27米,南段约40米,南接32孔主桥。再往南去便又是一段较长的隆起石面,铲平作为路面,此桥为漫水桥。
2003年,旅游专家李庚来到明石桥,被景观所折服。他认为明石桥的中段,桥基西侧的一块巨石上,一条似刀砍斧劈一般长约半米,宽约七八公分的石缝,是古齐鲁两国的天然分界线,“双脚踏齐鲁”由此而来。
明石桥的建成,解决了大汶河古渡口历史上的南北交通问题,在中国古桥梁建筑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历经沧桑,明石桥仍然为当地老百姓正常使用。夕阳西下,放羊的老汉赶着羊群从桥南岸经过,如世外桃源,令人陶醉。
与古对比,才能凸显明石桥的作用。明石桥出现之前,当地百姓想去对岸,唯一的方法是“筏瓮渡水”。“用大瓮一口,四周绑上木棍等漂浮物,置渡河人于瓮中,有会游水的健壮男子四五人,边游边推,在惊涛骇浪中渡到对岸。”大汶口镇文化站站长程勇这样解释。
大汶口镇扼南北交通要衢,据《泰安县志》载:“邑南大汶口,汇牟、赢、石柴及泮、奈环水达于济。”由于大汶河沿镇南横贯东西百余里,随着经济发展,过往行人及货物越来越多,便有了小木船。木船的运输,比早期的筏瓮渡水载重量大,不分寒暑都可以渡水,而且安全很多。
有了船就有了渡口,过往行人及货物越来越多,繁忙的景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大汶口镇南偏东,斜宽约1公里,这里形成了泰安的八景之一景——汶河古渡。
随着时代的发展,几叶扁舟在这古老的水道上载运着过往行人或少量物资,实微不足道。经济的发展让河两岸来往频繁。木舟摆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所以,就有了明石桥的出现。
明石桥修成后,桥南的磁窑镇茶棚村,为给过往的商旅提供休息的场所,纷纷搭起棚子卖茶水,久而久之形成规模,茶棚成片,村子因此得名。
“桥梁博物馆”
明石桥虽然解决了南北交通的阻塞问题,但一到汛期,人员、货物就不能通行。“之前一到汛期就会封桥45天,两岸就断了来往。”12月10日,在明石桥上闲聊的村民卢希信老人笑称,年轻时记得对面茶棚村有户村民来大汶口喝喜酒,恰遇封桥,“一场喜酒喝了45天,成了这里有名的笑谈。”
1912年,大汶河第一座铁路大桥——原津浦铁路大桥建成,同时在镇北端建起了大汶口火车站,解决了货物外运的问题。从明石桥到铁路大桥,交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大汶口镇的工商业发展也达到了鼎盛时期。据货栈老人回忆,当时货物分别运往东北、京津、上海、广州等地,每当收运旺季,火车站的货房、货场以及站台上下,货物堆积如山,客商熙熙攘攘。平均每个日夜运走两列火车,这个数量比从前的人力车不知要高多少倍了。
“原津浦铁路大桥是日本人和德国人修建的。当时就是为了从兖州向外运输煤炭。同时,也将汶口的粮食、蔬菜运走。”程勇说。
直到1958年,大汶河修了第二条津浦铁路大桥复线。在现场,记者看到,两条大桥相距不足百米,复线明显比津浦铁路大桥壮观。“两条铁路解决了货物积压的问题,至今仍承担着重要的货物运输和短途客运功能,平均五分钟便有一趟列车通过。”程勇说。
尽管修建了铁路,汛期人们尤其是车辆出行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汛期一到,许多百姓爬上铁轨,就在上面来往。
1975年,大汶河济微公路大桥建成。该桥东距铁路大桥西200余米,桥长785米,桥高8米,桥面宽8.8米。此桥的建成,终于使大汶河不再是阻碍两岸人们往来的天然屏障。
当年的卢希信只有20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当时的公社有73个大队,每个大队抽5个人去帮助建桥,我第一个就报了名。早晨六点干到下午六点,除去吃饭,每天要干10个小时以上,那时候心气足,舍得下力气。”卢希信说,大桥就是老百姓用地排车一车车拉出来的,只要给口吃的,加班加点谁也没有怨言。至今想起来那段岁月,仍然有着一股激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公路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1988年,一座宏伟壮观的大汶河公路大桥——104国道大汶河大桥建成通车。该桥东距济微公路大桥500米,建有桥墩12个,架桥13孔,每孔跨度42米,总计正桥长度546米,加上两端引桥140米,总长686米。104国道汶河大桥的建设,解决了南北大通道和重型车辆受阻的问题,大汶口镇的发展随之步入春天。
随着交通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在104国道西500米处,又一座宏伟的京福高速公路大桥建成,大桥全长1260米,双向四车道,桥面宽28米,气势雄伟,设计时速120公里,通行能力大大加强。
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大桥建成,大汶口进入高铁时代。加上1998年建成通车的北藤村大桥,从明石桥上环顾,七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桥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桥梁博物馆”,也为古老的大汶口增添了“双脚踏齐鲁、放眼观七桥”的崭新一景。
古镇绽新颜
时光穿梭,古渡桥口风采依旧。明石桥凛然站在汹涌奔腾的汶河之上,见证着大汶口古镇新的变化。
在“桥梁博物馆”最西侧,是京台高速山东段,它是山东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据了解,京台高速公路山东段泰安至枣庄改扩建项目于去年启动,将双向四车道扩宽为双向八车道。按照施工计划,将于明年下半年通车。在现场,记者看到双向八车道改造已基本完成,施工人员正在对原有的桥梁、涵洞进行拆移。
高铁也迎来新的机遇。济枣(济南至枣庄)高铁将紧邻京沪高铁跨越大汶河,使沿线城市得以协调一体化发展,为山东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能。“大汶口镇地质结构牢固,周边的多数路桥都会选择在这里经过。”程勇介绍,济枣高铁大汶口段正在办理征地,“建成之际,便是放眼观八桥了。”
如何将这座古镇的优秀基因转化成再出发的青春动力?
大汶口古镇保护项目是“以农业为基础,文化旅游为先导,休闲体验为核心,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全面繁荣模式”复兴理念的成功试水之作。
老桂花树下趴着慵懒的露天泳池,庭院深深载着玻璃阳光房,新中式loft二层是月球帐篷儿童房,复古的蝴蝶木柜上放着玫瑰味的欧舒丹,汶河石喷泉恭迎光临油画主题晚宴……首批开放的22座院落,风格主题各不相同,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人群审美的需要。
“乡奢艺术酒店致力于做中国乡村奢侈品的提供商,建立乡间自然与美好生活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绽放情怀的旅居生活方式。”乡奢艺术酒店总经理张会说。
在这里,上至管理层、下至服务员,70%以上是当地村民。他们被称为管家。
大汶口镇重点打造沿汶河旅游观光带,依托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一河四湖、万亩湿地等生态资源,做活水和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文章,打造泰城山水文化南大门。
泰安提出城市建设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而建”转变。大汶河在大汶口镇26.8华里河岸线上形成“一河四湖”,1.1亿立方米大水面,2.8万亩湿地。
现在的古渡口,建起了3公里长的大汶河岸带状公园,在河中央建起了“河心公园”,人们可乘小舟到河心公园游玩、垂钓,这里湿地上万亩,各种水鸟成群,河心公园也是观赏水鸟最佳位置。
大汶河流域大汶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启动,大汶河再次迎来全新的发展篇章。
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现在的汶河水清澈见底,这里也逐渐成了鸟类栖息繁殖地,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每到周末,不时有来自周边城市的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拍鸟。
古镇绽新颜,大汶口镇正向幸福美丽蜕变。
新闻推荐
驾校名称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三年驾龄驾驶人交通违法和事故人数合格率人数合格率实际道路考试安全文明驾驶人数违法事故人...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