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儒胡瑗:理学先驱,位同孔孟
胡瑷塑像。(资料图片)
宋朝理学先驱胡瑗从一介布衣到太子老师,毕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泰州、苏州、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30年左右,受教育者数千人,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确立了培养“致天下之治”人才的教育理念;纠正了朝廷取仕时的弊病,要求德、智、体、乐全面观察,“明体达用”;实施分科教学;推广普及教育;严格校规,言传身教;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并创立了高校寄宿制度等。
当时礼部岁贡所得士人,10个人中就有四五个胡瑗的弟子。他的子孙散逸在江淮一带,共有8个支系。壹 教学实践开宋朝理学先河
胡瑗在教学实践中,集教学理论、实践和改革于一身,开了宋朝理学的先河。总结言之,胡瑗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培养“致天下之治”人才的教育理念;纠正了朝廷取仕时的弊病,要求德、智、体、乐全面观察,“明体达用”;实施分科教学;推广普及教育;严格校规,言传身教;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并创立了高校寄宿制度等。
胡瑗不仅受到朝廷的充分肯定和学子、学者的倾心敬仰,还受到后世的钦佩。
宋神宗在《御题胡安定先生》中称赞说:“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师运而尊,如泰山特屹于诸峰。法严而信,如四时迭运于无穷……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
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蔡襄、米芾、司马光、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或为胡瑗作像赞,或写墓志、墓表,称颂他为“苏湖领袖”“东南模范”“三吴木铎之鼻祖”“百代帝师之功臣”“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等。
王安石在《书赠胡翼之》中说:“孔孟去世远矣,信其圣且贤者,质诸书焉耳。翼之先生与予并时,非若之远也。”把胡瑗与孔孟置于同等地位,其评价不可谓不高。
明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帝下诏,尊胡瑗为“先儒胡子”“从祀孔庙”。
直到现在,山东曲阜孔庙内,“先儒胡子瑗之位”的牌子,仍与韩愈、朱熹等牌位排列在一起。
胡瑗一生著作丰富,可惜大都散佚,传世很少,大多为学生记录整理而成。现存的经学著作有《周易口义》12卷、《洪范口义》3卷,音乐著作有与阮逸合撰的《皇祐新乐图记》3卷。贰 子孙散逸江淮有八个支系
胡瑗的子孙散逸在江淮一带,共有江苏海陵、如皋、淮阴、浙江金华、乌程、吴兴、兰溪等8个支系。
在如皋的胡瑗后裔,是胡瑗的儿子胡志康。《宋诗纪事补遗》记载,胡志康,字永宁,庆历六年(1046年)考中进士,官至永州知州。
胡瑗的孙子胡涤,曾经回忆胡瑗的严格家教。胡瑗曾经规定,胡家的女子,要嫁给比胡家强的人家;胡家的男子,娶妻要娶不如胡家的人家。
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胡瑗的理由是:胡家女子嫁过去后,在日常生活中会“必钦必戒”;娶的妻子,在与夫家人交往时“必执妇道”。
胡瑗在金华的后裔,北宋宣和年间,有胡友、胡闻两兄弟,因抵抗方腊农民军而战死,合葬在一起,被称为胡家大墓,陆游曾为之作墓志铭。
南宋中期,这支胡氏出了胡大异,字同之,研习儒业,以承祖业,娶了范仲淹第7世孙女为妻。
但胡大异像先祖胡瑗一样运气不好,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后来,胡大异被选调为宁国府旌德酒官,代理知县,治绩非常好,“讼政清平。”
胡大异官至从义郎,具有仁爱互助的优良品质,只要是有利于别人的事情,他都喜欢去做。
胡大异死后,南宋著名学者、四川蒲江县人魏了翁为他撰写墓志铭。
浙江湖州在秦朝时叫做乌程,后来改称湖州,明清时置乌程县,“民国”时废入吴兴县(今湖州市吴兴区)。在乌程,胡瑗有一支从如皋迁去的后裔。
明朝嘉靖十四年(1536年),湖州知州刘君吩咐手下修缮胡瑗墓,胡瑗在乌程的裔孙胡联方,特别捐出16亩多田地为墓田,庐舍地0.8亩。
在胡瑗的后裔中,最为出名并影响后世的,是吴兴、兰溪(今浙江兰溪市)的支派。安徽绩溪尚书胡氏,其始迁祖胡清,就是从吴兴迁去的。兰溪的支派也是从吴兴迁徙去的,时间大约在元末兵荒马乱时。
这支胡氏,传到第五代时有胡富,字宽庵,与兄弟一起做生意,他为人正直、守信用重承诺,竟然生意越做越难,“家日益贫。”
胡富的儿子胡僖,字伯安,一字子样,号公泉。或许是胡富想让儿子做医生,于是胡僖自幼就开始读《素问》《灵枢金匮》等医书。
胡僖读得昏天黑地,头脑发胀,自知不是学医的料。一天,他突然醒悟,为什么一定要学医呢?通过科举考试找出路不是更好吗?
于是,胡僖果断放弃医书,看起四书五经来。很快,他获得童生资格,开始去考秀才。胡僖的文章,让时任兰溪县知县唐龙非常赏识,派人把胡僖叫来。
当时胡僖刚满20岁,因为家里穷,衣着寒酸,脚上是草鞋,但神采奕奕,风度翩翩,整个人充满了精气神。唐龙很喜欢胡僖,差点把女儿许配给胡僖。虽然没当上胡僖的岳父,但唐龙对胡僖一直很好,经常对他嘘寒问暖,让胡僖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胡僖心地善良,据说,他在参加乡试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
胡僖到省城参加乡试,暂住到一户潘姓人家。他到了一看,房屋可能是很久没住人了,里面密密麻麻爬满了蚂蚁。
负责侍候胡僖的潘家小孩,想用火把那些蚂蚁烧死。胡僖说,算了,不能为了让我睡得好而烧死这么多生命。他又搬回原来住的地方去。
第二天进入考场,考题是“三书义”,胡僖一下懵了,不知道怎么理解。
那时的科举考试,一进考场就是两三天,吃喝拉撒都在考场里。胡僖拉拉杂杂写到晚上,对答题很不满意。
这时,不知从哪里爬来一群蚂蚁,聚集在笔头上,怎么也赶不走。胡僖又拿起笔,脑子里忽然闪过“四经义”3个字,顿时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写成了一篇好文章。
胡僖考中了举人,事后拜见主考官。主考官说,胡僖的文章在论述经书的道理上,如有神人相助。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一个传说,无法考证。叁 胡应麟:学术大师著作等身
嘉靖十四年(1535年),胡僖考中进士,历任礼部仪制司主事、云南按察副使。
胡僖没当成知县大人唐龙的女婿,而成了兰溪县书香世家宋震的东床快婿。
宋家是兰溪县的望族,宋震科举考场失意,回家修筑别墅雪溪堂,藏书万卷。胡僖的夫人宋氏,受家庭影响,通晓诸子百家、稗官小说、传奇词曲等,一点也不输于男儿。
胡僖与宋氏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即胡应麟,女儿胡凤,早夭。胡僖又娶侧室唐氏,生子胡鹏,也早夭。所以,胡应麟是胡僖的独子。
胡应麟,字元瑞,晚年改为明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人,又号芙蓉峰客、壁观子,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及戏剧学等学术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据记载,胡应麟小时候生得“肌体玉雪,眉目朗秀”,聪慧好学。5岁时,胡僖带他去招呼客人,他对客人的问题应答如流。
胡应麟7岁时,经常旁听父亲与客人谈论经史,下来后就去翻阅大人们谈论的那些书籍。
十三四岁时,胡应麟的诗歌水平就很高了,十五六岁跟随父亲宦游京城,结交了一大批名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对胡应麟相见恨晚,“挈衣钵授焉。”名臣朱衡更是称他为“天下奇才”。
胡应麟虽然如此优秀有才,但在科举考试上却像远祖胡瑗一样坎坷。
万历四年(1576年),胡应麟考中举人,但在参加会试时,却落榜了。此后,胡应麟多次参试,都没考中。
胡应麟爱书,在燕、吴、齐、鲁、赵、卫各地搜讨古书、文物,没钱就典卖老婆的首饰或典当身上的衣服。为了藏书,胡应麟建有两间藏书楼,所藏经、史、子、集、佛、道以及杂家之书4万多卷。
藏书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写书。用著作等身来形容胡应麟,一点也不为过。
据学者考证,万历十六年(1588年)前,也就是胡应麟38岁时,此时距他去世还有14年,胡应麟的著作情况就有以下一组数据:可考的有49种1036卷,成书存世的有16种211卷,还有未成书的数百卷。
胡应麟一辈子身体都比较瘦弱。万历三十年(1602年),一代学术大师胡应麟去世,年仅52岁。胡应麟有3个儿子,碌碌无为。胡应麟死后,藏书楼被卖掉,藏书都散逸无存。
胡应麟的著述大多散佚,目前只有诗论专著《诗薮》,诗文集《少室山房集》,论学专著《少室山房笔丛》等少量存世。
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新闻推荐
11月14日上午,曲阜尼山圣境“为爱行走·首善曲阜”大型徒步公益活动在金声玉振广场拉开帷幕,两千多名徒步爱好者齐聚广场,广...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