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渔家人心中欢乐的歌

黄海晨报 2020-10-12 09:38 大字

全媒体记者 谢岩

“七月初七巧安排,玉兰花儿开,打扫秋亭,夜来香花开,等着那郎回来呀哥哥来。”

“八月初一雁门开,桂花香儿来,九月重阳,菊黄花儿开,等着那郎回来呀哥哥来……”石臼九村的小姑娘贺娟林,一边帮母亲推着磨,一边唱得起劲,声音清脆,语调婉转,母亲也听得入了迷,却又打趣她:“嫚来,不知羞,天天郎呀哥的!”

1960年,刚刚十岁的贺娟林,真不知歌词是什么意思,只知这歌叫做《满江红》,觉得好听,便学了来唱;

“春去夏过秋到冬又来,天长日久水仙花又开,只见狂风吹来折树梢,但不知如意情郎几时回来……”

贺娟林领着艺术团里十多个姐妹,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礼堂里表演。前奏一响,掌声如潮水一般,接下来十多分钟的表演中,掌声一直未断。

“谢谢您,贺老!多亏了您,为国家保存并传承了这样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想到!古老的原生态宫廷音乐流入民间,在日照得以如此完整的保留,真是太好了!”

……

2014年,全国音乐教育学术年会在日照召开,来自亚洲民俗学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武汉大学等地的专家学者参会。64岁的贺娟林应邀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江红·四盼》,表演结束后的交流中,多位专家握住贺娟林的手,激动地说着。

日照“满江红”,唱出鱼满仓的喜悦

从古代开始,日照渔民即惠享鱼盐之利,贸易活动频繁。清康熙年间,日照形成了岚山、荻水、石臼、涛雒、栈子、夹仓、龙王口等7个自然口岸。

1683年,海运渐开,商贾骈至,清光绪年间,商业愈加繁荣。日照渔民靠捕鱼和海运为生,船上渔民大多以本家成员为主。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船,称为“家小船”,指一家老小在船上生活。当地渔民结伴驾船做海上生意,北至青岛,南到上海,船在海上漂泊数日,停靠点为北方码头,江南河畔的黄浦江、吴淞口等处,到了夜晚,亲朋好友、生意伙伴,在船上挂起灯笼,饮酒消遣,不免吟歌助兴。

“满江红”正是在渔船上传唱下来的。

“一家一条船!都在江汊子里捕鱼,等到晚上鱼虾满仓、拢了口了(回到家),你上我家船,他上我家船,喝个酒,倒个茶,桌上有盘有碗,抓起来就是乐器!就这么盘碗伴奏、逍遥自在地唱!”贺娟林忆起小时候,村里老人们打渔归来,在船上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

而妇女们,则聚在一起搓稻草绳,搓着搓着也唱起来,七八岁的贺娟林觉得好听,就跟着学唱,歌词不懂意思,但记得牢牢的,小郎调、述罗调……哪儿高、哪儿低、哪儿拐弯,到十岁时,她已经把“满江红”所有的调子都学会了,《四盼》的歌词也熟记于心。

日照民歌“满江红”属大型民歌套曲,是鲁南五大调之首,素有“细曲”“雅歌”之称。“满江红”曲牌远在元明两代就有,在明清时期的许多民歌民谣专著,如《白雪遗音》《曲律》中都能找到印迹。民歌“满江红”的源头应是由元曲中的小令、散套演变而成的明清小曲演变而来。

由于传唱历史长,人们在传唱中不断加工修改,“满江红”的曲调、风格及演唱形式都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融主曲与夹曲于一体、回旋变奏、统一完美的艺术形式,其中优秀的代表曲目之一,就是《四盼》。

《四盼》,指四季之盼,唱词是按盼春、盼夏的顺序及各月所开之花组织起来的,全曲表达了一个少女对远方恋人的离愁别绪和悠悠相思。

1956年,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搜集、整理“满江红”资料。1957年,石臼民间艺人刘克山、徐子茂、李东玉、贺芬林4人进京参加中国第二届民歌音乐舞蹈汇演,演出“满江红”的经典曲目《四盼》,轰动首都各界。《四盼》入编当年《优秀歌曲选集》,在全国发行。录音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世界播放。刘克山等艺人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

“文革时,‘满江红’不让唱了,可是我们文艺工作宣传队用‘满江红’的曲子,填上新词,宣传农村卫生健康,宣传除四害。《四盼》不唱了,但是‘满江红’的曲子一直在唱!”成年后,贺娟林参加公社文艺宣传队,“满江红”一直曲不离口。1969年,贺娟林嫁到石臼二村,结识了“满江红”的传承人刘克堂,向他学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满江红”传统曲目。

1997年,举国上下喜迎香港回归,东港区石臼街道海滨二路组织的群众演出中,贺娟林领着一帮姐妹再次编排“满江红”,让全区乃至全市的文艺工作者大吃一惊———“满江红”没有失传!

2006年,“满江红”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原生民歌节,“满江红”惊艳全国

唱了60多年的“满江红”,从1997年以后,参加了区里市里省里无数次演出和调研展示,贺娟林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够把“满江红”带到全国的舞台上!

2019年7月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以“乡音·乡情·乡愁”为主题的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云南开幕。日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鲁南五大调《满江红·四盼》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入选的节目。

贺娟林,作为参演的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带着她的弟子王丙兰等8人在云南楚雄桃源湖公园月亮广场参加演出。优美动听的唱腔、原汁原味的演绎,以及手持盘碗和酒盅的独特伴奏方式,一举惊艳众人,获得观众阵阵喝彩和热烈掌声。当日,央广网还以《鲁南五大调<满江红·四盼>倾情献唱楚雄》为题重点报道。

1997年,贺娟林在石臼庆香港回归的那次演出,几乎惊艳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被“满江红”的优美唱腔深深打动的,就包括时年35岁的王丙兰。

对于同为石臼九村人的王丙兰来说,“满江红”几乎只是老辈人口中的传说,第一次近距离完整地听到贺娟林原汁原味的演绎,王丙兰对“满江红”一见倾心!

从那以后,王丙兰经常到贺娟林家请教学唱“满江红”,2012年,经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核准,王丙兰正式拜贺娟林为师,并多次参加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全面系统地学习非遗以及“满江红”的知识。

2013年,贺娟林和王丙兰组织成立了日照市满江红艺术团,每周约定在石臼街道文体活动中心进行排练。

“满江红”的演唱形式有坐唱和群唱两种。演唱者一人或二人,演唱与伴奏者围桌而坐,其演唱形式类似一般曲艺。群唱时数人至十几人、几十人不等,大家围拢一起或横排为两行,部分演唱者手持乐器,边演唱边伴奏,有的吹、有的拉、有的弹、有的打。“满江红”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洞箫、笙、三弦、琵琶、月琴等,其他乐器如二胡、柳琴等可有可无、可增可减,兴起之时有人则用酒盅、碟子、碗等击打合拍,声音清脆动听,姿势优美,形式活泼,别具一格。

由于“满江红”的演唱形式独特,填词随意,自成一体。东港区一带耍旱船时,也多唱此曲,故也有“旱船调”之称。

在日照市满江红艺术团里,民间艺人用手抄词曲的形式积极抢救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耍旱船》《小冤家》《红娘打水》等沿海渔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曲目,活跃于东港区“一村一年一场戏”的舞台上。

在近些年的传承演出中,“满江红”增加了许多新时代的风貌和时尚元素。2019年,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山东首届“非遗+旅游”文创大赛中,东港区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国家级非遗“满江红”填词作品《旅游观光到日照》获得表演艺术类三等奖。?

今年70岁的贺娟林和58岁的徒弟王丙兰等一直活跃在传承“满江红”的舞台上。他们走进高校,与曲阜师范大学师生同台演出;走进小学校园,教日照港一小的孩子们排演“满江红”,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演,把“满江红”这曲渔家人心中的欢歌,化作新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赞歌。

相关链接

中国原生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形式,体现了各族人民伟大的创造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2002年起,由原文化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原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历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及其相关的公益演出、学术研讨观摩等活动,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成为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中国原生民歌节是民歌的盛会,以全面展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传统民歌为目的,为传统民歌及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搭建展示、交流、弘扬的平台,具有广泛性、学术性和权威性。

新闻推荐

山东新高考公费生和委培生录取大数据盘点 合理填报志愿也可“低分高就”

高三学生备战高考(资料图)随着2020年山东首届新高考大幕落下,新高考的录取数据将成为此后高考生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在新旧...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