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祭孔史话 □郑言

西安晚报 2020-09-06 03:24 大字

《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乐祖指先师,瞽宗是商代学校的名称,后借指最高学府。《礼记·文王世子》说:“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学校每年都要按四季设置酒食祭奠先圣先师。学生还要在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和孔子诞辰、塾师生日(俗称三节两寿)给老师加送束脩(十条腊肉)。

自汉高祖刘邦起,每到孔子诞辰(农历八月二十七日)都要举行祭孔仪式,这一天俨然成为“法定”的教师节。班固《汉书》记载,汉十二年十一月,刘邦从淮南返回关中的途中,专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礼祭祀孔子。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位亲临孔庙祭祀孔子的帝王。刘邦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即皇帝位后,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尤其重视文化教育,建立了“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尤其是汉明帝刘庄,更是尊师重教的典范。他即位后,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面东而坐,设置几杖,尊桓荣以师礼,聆听老师的指教。不仅如此,汉明帝还集合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以下百官和桓荣的学生数百人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年逾80岁后,常常生病不起,明帝便派太医去为其治病,并亲自前往看望。当车辇到了桓府所在的街道时,明帝就下车步行。桓荣寿终,明帝则亲执弟子礼,作孝服为其举哀。明帝这样做,不仅是出于师生之谊,更重要的是为天下人树立了表率,向社会倡导一种尊师重教的风气。明帝还在南宫设太学,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同时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读经。永平二年,汉明帝要求在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朝廷及各地方政府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了全国性的重要政教活动。永平十五年,明帝赴曲阜,亲自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记述,在孔子诞辰日,汉代皇帝除了率文武百官到孔庙祭孔外,还在宫中设宴,邀请太学中的教师一起作词赋诗,饮酒娱乐。皇帝带头尊师,地方官员自然也就纷纷效仿。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方兴未艾。唐朝建立后,实行科举制度,教师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武德二年,唐高祖李渊诏国子监,立周公庙和孔子庙。自武德七年后,按时举行祭孔典礼。唐太宗开设宫廷馆学,请名师教育皇子们。贞观十七年四月,诏令撰《三师仪注》,规定太子要出殿门迎接三师,先礼拜三师,三师答拜后再入殿门。唐太宗请礼部尚书王圭做四子魏王的老师。一次,他听到有人反映说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非常生气,当着王圭的面教育魏王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怠慢。”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归途经曲阜至孔子宅,唐玄宗派出使者以太牢祭孔子墓。玄宗有感而发,作《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感叹孔子复杂坎坷、恓惶不遇的一生,寄予深深的悼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孔子的尊崇之情。

唐宋时期,除了举办隆重的祭孔仪式外,国子监、各书院及各地方政府还会在学校中选拔工作优秀的学长和学正,呈报至朝廷予以表彰奖励。

明清时期祭孔活动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清顺治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便在此举行。祭祀规格又升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这一天,各个书院、学府的教师薪酬会增加,成绩优异者还有希望被授予官职。康熙皇帝称孔子为“万世师表”,亲笔写匾悬挂于孔庙。雍正四年,定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日,全体官民军士要斋戒一天。

民国时期,民间、官方均有祭孔活动。1913年6月22日,袁世凯发布《尊孔令》,次年9月又颁发了《祭孔令》,并举行了中华民国首次的“官祭孔子”活动。在全国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1938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提出了“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合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的宗旨。另外还颁发《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

新闻推荐

80件珍稀家谱文献亮相山东省图书馆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萧海川)“至圣”孔子的家谱长什么样?谁为淄川蒲氏拟定了排行字辈?在25日开展的山东省图书馆馆藏珍稀家谱展...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