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入户摸底文明现状,推出“相约黎明”“幸福食堂”等文明创建新招 传统美德激发“新文明”
□ 本报记者 孟一
本报通讯员 梅花 陈曙光
“你看你这娃!家里老小都等着照顾,你这天天睁开眼就往我这跑,时间长了也不是个事呀!”8月24日清晨,看着一年多来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出现在家门口的“黎明志愿者”蒋凤,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马西英终于道出了心中的不安。而蒋凤只是淡淡一笑,“谁还没有个老的时候,我这都是举手之劳,您老人家安心就好。”
和村里其他22名被列入“相约黎明”服务对象的独居老人一样,今年75岁的马西英老伴去世早,儿女又长年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半夜突发疾病却又没人及时发现。
针对这一难题,小雪街道推出“相约黎明”服务,志愿者每天清晨到老人家里“报到”,捎带着帮做点家务、跑跑腿、买买菜,这样不仅解决了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更给村民树起了孝老爱亲的好榜样。
创建文明城市,只是环境美了、街道靓了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口头说教不如言传身教,硬性规定不如约定俗成。我们在经过一年多的创城摸索后发现,要让文明之种深植人心、持续作用,用传统文化滋养出来的文明环境依然最为有效。”提起重拾“老美德”滋养“新文明”的初衷,曲阜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岳耀方说,把长在曲阜土地上的“爱、诚、孝、仁”拿来破文明陋习、树文明新风,不仅治标,更是固本。
基于这样的认知,曲阜市带着“购物时有没有买到过假货”“外地亲友在来曲阜旅游时是否遇到过欺客宰客现象”等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进入5万多户居民家中进行文明现状摸底。最终,17项避虚就实的问题清单一一转化为补齐文明短板的突破口,成了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
在问题导向下,曲阜市积极鼓励相关部门和志愿者组织开展“头脑风暴”、进行办法创新,摒弃了花拳绣腿、形式主义,只看办法是否可操作、易复制、有实效。
诸如“相约黎明”等在创城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实招、新招,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在曲阜落地生根,目前已经多达几十项。独居老人除了离不开人,每天吃饭也是大问题,于是,曲阜市在石门山镇进行缜密试点后,把“幸福食堂”遍撒进社区、农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服务关乎城市形象,曲阜市就在评选“美德游客”、树立身边典型的基础上优化行业评定,“美德导游”和“美德司机”选拔应运而生;为进一步巩固企业的诚信意识,一纸“诚信红黑榜”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享受到丰富的政策红利……
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曲阜市持续加大“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开展各类文化传承、文明礼仪活动,在农村、社区,围绕家庭美德、孝贤文化等践行文明;在学校,侧重于开展论语诵读、德育教育;在企业,广泛传播诚信理念;在党员干部中,则侧重于开展政德教育。一发现具备推广价值的好经验好做法,都会第一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上,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才能更好地贴合社会实际、解决当代难题、引发情感共鸣。我们在创城中推出的活动一来具备了天然的可传播性,二来侧重以理服人、以情化人。”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表示,解实际难题是为了让群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可,而在此基础上的文明倡导,更易于内化为群体性的行为习惯。
记者了解到,创建文明城市以来,曲阜市评选出“德耀圣城·最美曲阜人”等各类道德典型1000余人,推出“呵护假期”“母子传承国学”等文明提升项目60余个,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7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20余万人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佀黎明)8月21日,在日照万平口广场举行的日照首届大学生沙滩音乐节上,由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电声乐队展演...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