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选育国家林木良种1个、省级林木良种2个,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2个 郝兆祥:30余载孜孜不倦“钻研”石榴
□ 本报记者 王德琬
本报通讯员 赵 峰
8月17日,骄阳似火,在通往枣庄市峄城区冠世榴园景区的路上,漫山遍野的绿色带来视觉上的清凉,山脚下路两旁,是一个个鳞次栉比的石榴园,果农李志保的园子也在其中。
见到同行的枣庄市石榴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郝兆祥,李志保激动地握住郝兆祥的手:“今年的‘秋艳’还没等10月份上市就已经被抢订一空,售出繁育的苗子5000余棵,多亏您找到这么好的品种推广给大家。”
李志保告诉记者,他种了30多年的石榴树,在他的石榴园里,“常住居民”有大青皮、大红袍、大马牙、三白等品种,2017年,石榴园里来了一位“新居民”——秋艳,经过3年的种植,李志保尝到了甜头:“目前果园内有盛果期秋艳石榴50棵,年产2000斤,不论个头大小每斤售价15元—20元,苗子每棵15元左右,壮苗能卖到20元,纯收入保守估计5万元。”李志保高兴地说,以大青皮石榴为例,最好的品相一斤才卖四五元钱,相比于传统石榴品种,秋艳石榴无疑是一匹黑马,将果农的收入推向新高。
目前,峄城区已推广秋艳石榴120万株,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提高50%,而这个品种的落地与郝兆祥密不可分。郝兆祥1988年毕业于山东省林业学校林业专业,分配到峄城区林业局工作后,一直从事石榴科技推广和科研工作,30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在种植技术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种植方面取得颇多成果。
“石榴的自然繁育,靠的是果实开裂、种子撒播;而生产上的繁衍传播一般不靠种子繁殖,种子繁殖会产生变异,因而多用扦插、嫁接等方式生产种苗,以延续母本的优良特性。”郝兆祥谈起专业滔滔不绝,“被广泛种植的传统石榴品种没有竞争优势,发展石榴种植业就怕缺乏代表品种,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有好的品种,因为好的品种结果更多,也更好吃、更好卖、更值钱。”
为改良品种,郝兆祥参加的育种团队有目的地寻找自然变异的优良品种,终于在曲阜发现一种籽粒大、口感好、裂果率低的石榴品种。随后开始了扦插、嫁接和区域栽培实验研究,历经多年的努力,终于培育成功,通过了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定名秋艳。2015年,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林木良种审定,成为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审良种。目前,秋艳成为峄城石榴的代表名牌和我国北方石榴产区更新换代的首选良种。
然而,秋艳石榴不是郝兆祥这个育种团队引进的第一个良种。多年来,郝兆祥参与选育国家林木良种1个、省级林木良种2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2个。最让郝兆祥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主要参与建设了峄城石榴种质资源圃,这也是国内面积最大、保存种质最多的石榴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石榴种质298份,被国家林业部门确立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石榴林木种质资源库。“表现好的品种推广给老百姓;表现一般的,就作为特异种质保存,做科学研究用。”郝兆祥说,峄城石榴种植业也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发展为10亿元规模的大产业。
眼前的成绩是长期钻研理论和应用实践结合的产物。在郝兆祥的办公桌上,除了一台电脑,便是被一摞又一摞的书环绕着,既有译注的国外石榴种植典籍,又有国内果树学论著或期刊,还有郝兆祥主编的书籍。郝兆祥拿出编著的《中国石榴文化》给记者看,从国内外的石榴起源传播分布,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石榴元素,内容洋洋大观,叹为观止,峄城漫山遍野的石榴树瞬间被涂上了厚重的文化底色。
因为挚爱,所以专注。依托对石榴文化的研究和发扬,郝兆祥参与建成国内首个展示石榴科技、石榴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参与筹办中国石榴产业高层论坛等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使枣庄市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石榴生产和科研基地之一。临近退休之年的郝兆祥意味深长地说,“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为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就是最大的收获。”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济南8月25日电(记者萧海川)“至圣”孔子的家谱长什么样?谁为淄川蒲氏拟定了排行字辈?在25日开展的山东省图书馆馆藏珍...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