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大师王云阶 青岛是一座与电影同龄的城市,她是中国最早放

青岛晚报 2020-08-17 06:50 大字

映电影的城市之一,也孕育了一大批影视作品。既有洪深、孙瑜、崔嵬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与青岛结缘,又有诸多电影明星从青岛出发,走上广阔的舞台。本期栏目开始,聚焦“电影之岛”与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故事。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因旋律优美,充满了朝气与希望,而被几代人所熟知。

它是作曲家王云阶为《护士日记》所做的插曲,而曾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的王云阶,被誉为是“中国电影音乐第一人”,他曾在青岛居住多年,并在青岛完成了音乐的启蒙教育。

王云阶生于1911年的黄县大王村。他的父亲王克宽早年闯荡青岛,在福建路25号开了一间人力车公司,1919年,他的生意已经稳定,于是便接妻儿来青团聚。就这样,8岁的王云阶和母亲、两个妹妹坐了十天的马车,从黄县来到了青岛。

王云阶对青岛新家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而最感兴趣的,则是家里有一台四组簧的风琴。王云阶的父亲并不会弹琴,这架风琴只是买来当摆设,想来1919年的青岛,西洋音乐已经开始向中国人渗透,但真正会演奏的人还不多。王云阶曾见一位同乡在风琴上演奏,右手弹出旋律,左手加打节奏的八度音,他非常羡慕,就向这位同乡请教。

王云阶也曾在礼贤书院学习,后又入读“公立职业学校”。这所学校里有一支雅乐队,王云阶也是其中成员,并学习了几种民族乐器。此后,王云阶又入读美国教会兴办的“胶东中学”,因是教会学校,在这里他也接触到了钢琴和合唱等。他的一位同学家中有钢琴,王云阶便央告这位同学,到他家里弹琴。他还清楚地记得,平生见到的第一本五线曲谱,“SO是椭圆形的,Mi是菱形的,还有三角形的,方形的等等。”在此期间,王云阶学会了五线谱,并担任唱诗班的风琴伴奏。他曾回忆,因为唱诗班没有女生,他还曾“反串”女高音声部。这些片断的回忆,都成为上世纪20年代青岛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缩影。

从1919年到1927年,王云阶在青岛度过了8年的少年时代,此后,他便赴上海新华艺术大学西画系求学。之所以入读西画系,是因为当时乐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比较低,而王云阶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学习商科,而王云阶也能画一手好画,父亲发现他的画作寄回青岛后,会赢得许多亲友的羡慕,也就同意他学习西画。不过酷爱音乐的王云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在上海跟随潘伯英学习音乐,后又结识了另一位从青岛去的音乐家谭抒真,并随他学习小提琴。在此期间,他还跟随多位外国乐师学习音乐,并与潘伯英、谭抒真组成三重奏,为应云卫执导的《威尼斯商人》伴奏。

王云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还曾于1928年在《青岛民报》上以“雪林”为笔名,发表诗作《寄雪儿》。

王云阶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已经订了一门娃娃亲,对方比他大三岁,是一个缠足的旧时妇女,也没有受过教育。王云阶对这门亲事自然是十分抗拒,但父亲一直在催促他完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王云阶到上海读书后,经常因故不返回青岛的家中,这惹恼了他的父亲,派人从上海把他请回“青岛”。王云阶几经抗争,又离开家,去了北平,虽然父亲仍然希望他能学习商科,但王云阶不改初心,仍然是追随清华大学的库普卡教授学习钢琴。

1932年,王云阶应聘至曲阜的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在这里受到民族抗日潮流的影响,也因教授学生演唱《国际歌》而被捕入狱,直至1935年才被家人营救出来。此后王云阶回到青岛,在市立女中教音乐,与此同时,他也兼任山东大学学生合唱团的指挥,并给合唱团排演了《抗敌歌》《旗正飘飘》等进步歌曲。这两首歌都是国立音专教务长黄自先生的作品,此前,王云阶也曾在上海的国立音专学习钢琴。因这些作品均为抗日作品,日本驻青领事馆曾向当时的青岛当局提出抗议,但市立女中仍然坚持聘任王云阶。

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茅爱立,在当时因父亲调到青岛胶济铁路局工作而全家迁居青岛,她也考入青岛市立女子中学。开始接触西洋音乐,学习钢琴,舞蹈。她的钢琴老师即是王云阶,王云阶发现茅爱立嗓音超众,便鼓励她学习声乐。茅爱立于90岁高龄时接受采访,仍然忆起这段往事。值得一提的是,茅爱立的弟弟茅沅也是在青岛学习音乐,他跟随流亡至青的欧洲音乐家海瑞士学习钢琴,后虽考入清华大学学习工科,但最终仍然成为一位职业作曲家。关于茅氏一家,在小提琴家谭抒真的传记中也曾谈到,1934年左右,谭回青岛居住时,曾有一位在铁路工作的人向他学习小提琴,名为茅石生,他是做工程工作,后来儿子茅沅与女儿茅爱立都成了音乐家。茅爱立是第一位考入朱丽亚音乐学院的中国学生,而茅沅则有《新春乐》《瑶族舞曲》等名作。

七七事变之后,王云阶认为青岛不久便会落入敌人手中,便再赴上海。不久上海沦陷,王云阶又赴武汉,在这里结识冼星海,参加了“星海歌咏团”,并创作了《抗战到底》《东北,我们的家乡》等作品。抗战八年,王云阶辗转武汉、成都、重庆、西宁、兰州等地。他在青海搜集大量民歌,并在《青海日报》创办《乐艺》副刊。2015年,早报记者采访王云阶先生的儿子王龙基时,王龙基先生也赠送了一本他父亲早年编写的《山丹花》歌本。这是中国当代音乐家首次整理发表青海民歌的记录。

抗战结束后,王云阶又曾回青岛工作,在李青蕙著《云阶和我》一书中,也记录了这次回青岛的种种经历。李青蕙写道:“我与云阶曾去与王复生商量,租她家一间房子,却没有成功。”而王复生是岛城音乐教育家王重生的妹妹,后去美国。王重生则在自己的音乐教育生涯中培养了许多音乐家,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孙子、著名小提琴家李传韵。

王云阶这次回青,受邀到“中央训练团”任音乐教官。据李青蕙记叙:“该团的主任林祥志对云阶表示尊重,但不久就要求我们参加‘防奸小组’,我们以音乐家不参与政治为由拒绝了。”王云阶还在《青岛文艺》上发表一篇文章,提到“天才的聂耳”而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王云阶也因此感受到此时政治空气的恶化。

尽管如此,王云阶还是在青岛参与了许多音乐活动。在他的个人自传中亦提到,1946到1947年在青岛,他曾随俄裔钢琴家车尔尼池卡夫人学习钢琴。车氏曾是上海国立音专特别选科教授。王云阶还特别提到,曾在青岛的音乐会上演奏李斯特的《黎哥莱托序曲》。当时青岛市立中学的音乐教员郝保真(后为著名画家)指挥了一支溪音合唱团。据郝保真先生的儿子郝达生回忆,在青岛基督教青年会承办的一次联合音乐大会上,王云阶为夫人李青蕙演唱《蝴蝶夫人》及《塞上恋歌》伴奏,看到“溪音”的演出十分赞赏。当郝保真向王云阶提出担任“溪音”指挥时,王云阶欣然应允。王云阶为“溪音”排演了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的合唱曲,配合李青蕙演唱,邀来美国第七舰队的乐团伴奏。这次演出的地点位于兰山路1号的大礼堂,这也是青岛历史上首次由管弦乐团伴奏完整的音乐会。2015年,郝达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场于1947年举行的音乐会一直留在他的记忆中,但音乐会的节目单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在溪音合唱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他收到了王云阶寄来的一份特别的礼物,那是王先生依据原样复制的当天的节目单,他送给合唱团团员每人一份,留作永远的纪念。

撰稿张彤

新闻推荐

借势孙子智慧 打造“黄河智城” 扈光珉

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孙子智慧,造就了滨州‘智者智城’的...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