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源新村的新鲜事
本报记者陈宝旗李朕葳
本报通讯员梅花陈曙光
孔子出生地尼山脚下,一排排新颖别致的别墅群,整洁的街道,美丽的街心花园映衬其中,村民往来间有说有笑,处处尽显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与尼山圣境景区停车场一路之隔的,便是此行的目的地——尼山镇鲁源新村。从昔日道路坑洼的偏远山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别墅村”的背后,是当地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自尼山圣境推出夜游圣境项目以后,许多外地的游客有了在景区附近住宿的需求。2019年,村庄整体搬进新址,村民孔凡玲,住进了150平方米的小别墅,她和家人住在一楼,二楼、三楼的房间精心布置了一番,改成了民宿。加入了村里的民宿推广微信群,在“美团”和其他旅游APP上注册了信息,孔凡玲的民宿实现了线上加线下的推广,每逢周末、节假日,民宿的三个房间都能住满,有时她还帮着邻居的民宿安排客人。每个房间价格在120元至150元不等,孔凡玲说,借助“民宿经济”,自己每年至少能挣三万元。
鲁源新村把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将旅游打造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2019年该村实现整体搬迁和统一规划,建成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别墅村”,2800余人搬进了788套新房。村民还未搬进新村之前,就成立了鲁源新村旅游经济合作社,与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公司合作开发了“里仁美宿”项目。由三孔文化旅游服务公司负责特色民宿品牌建设和管理运营平台建设,鲁源新村用集体宅基使用权入股,和投资方风险共担、获利共享。在旅游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下,目前,该村民宿已经超过了40家,村民开办民宿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成为全面致富奔小康路上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文明新风日益浓
7月9日,鲁源新村举行了表彰大会,集体表彰了评选出的“尚德党员·孝和鲁源”等6个类别100名先进个人和先进家庭。村民王刘丽被评选为“好媳妇”,远在山西临汾的娘家收到了来自曲阜的喜报,激动得和闺女视频连线,直夸闺女给家里争了光。“自从2013年进入这个家庭以后,就感觉不论是我们家的人,还是周围的邻居都很和善,我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他们的影响。”王刘丽说,村里的邻居都是自己的榜样。
鲁源新村成立了由尚德党员任队长的政策宣讲、文明新风、环境卫生、民意调查、乐于助人、矛盾化解六支志愿服务队,村民踊跃报名。环境卫生服务队的活最脏最累,队长刘进担心自己成为“光杆司令”,然而没想到不到一天时间就有十几人报名。现在的鲁源新村人人争当模范典型、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日益浓厚,以党风带家风、家风促民风、民风塑村风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鲁源新村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村庄规划和民风培育中,处处彰显儒雅之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鲁源起源、乡村记忆、非遗传承、鲁源传颂为主题的“鲁之源-鲁之风-鲁之雅-鲁之颂”四大文化展馆,展示了该村2000多年的鲁源文化传承及孔子祖上迁居鲁源村的经历。汇集了36个家族家风家训的展览馆、352套794副各具每个家庭文化特色的楹联,展现了鲁源人的立身之本、治家之道。文化基因体现在鲁源新村的每个角落,而文化传承的主体在人。
就业就在村里头
村民陈同芳原来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曾是她最大的遗憾。“原来半个月回家一次,一次最多能待上两个多小时,说不上几句话又得赶着回去。”陈同芳说,2019年底,她通过镇上的招聘会,在尼山圣境餐饮部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家门口打工,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多了,村里一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到了家乡。“以前村里的人都是靠粮食、种花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有开民宿的、有在物业公司上班的、有在夜市摆摊的,挣钱多了,时间还自由。”村民孔祥辰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鲁源人冲破对土地的依赖,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宽广的美好现实。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鲁源新村成立了两家物业公司,为尼山圣境景区、停车场、鲁源新村提供物业管理、保洁保安和用工服务,有效解决了村庄2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全领域创建旅游景区,鲁源新村正全力推进3A级景区创建,美丽庭院、宜居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这里得到生动体现。
编者按: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淬炼业务能力,提升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水平,七月份以来,本报通过建立联系点制度,组织班子有关负责人带领记者小组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科研机构,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开展“一线1+1”记者蹲点采访报道,围绕各联系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所进行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主题,强化精品意识,撷取第一手素材,捕捉最生动场景、挖掘最感人故事,采写系列有深度、有分量、有温度的新闻稿件。自今日起,本报开设“‘一线1+1’联系点报道”专栏,相继予以刊发,以飨读者,助力发展。
记者手记: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鲁源村实现整体搬迁和统一规划。“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鲁源新村村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功能完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风家训刻成的楹联、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人们对鲁源新村“文化味儿”最直观的感受。作为济宁市乡村振兴的样板,鲁源新村给来访的省、市专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生活在这里的鲁源人却知道,人们内心的转变才是鲁源新村真正的“精气神儿”。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愿鲁源新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
图为鲁源新村新貌。
新闻推荐
近日,曾开办“女德班”的辽宁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山东曲阜举办夏令营。然而在课堂上,主讲人的一些话语颇为惊悚,“不学习传...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