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变清流 闲地成良田 曲阜市因地制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侧记

济宁日报 2020-07-06 07:25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陈曙光李骁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曲阜市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污水治理、美丽乡村、闲置土地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为乡村“颜值”打底色、增亮色,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坑塘改湿地污水变清流

夏日傍晚,走进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湿地公园,青草绿树映成荫,野鸭子不时在水面嬉戏,成群的小鱼在睡莲下穿梭,岸边的木栈道上人们三五成群聊天散步。

“那湿地旁边就是一体化处理设备,把村里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后排到湿地里。”要不是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介绍,想不到这开放式公园竟然是“污水处理池”,池塘里的水是经过初步处理后的生活污水。

进入6月,常阴雨绵绵,过去每逢下雨天,污水和雨水混在一起,给村民带来极大的困扰,村庄环境也大打折扣。现在北元疃村,每家每户都通上了污水管网,街道两侧的“臭水沟”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管道,实现了雨污分流,村容村貌随之有了明显改善。

为改善村庄面貌,营造宜居环境,北元疃村在镇村协调规划下,从2018年起,经过筛选和实地勘验,着手进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居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设备池,经污水处理设施的初步处理后,排放至人工湿地,在湿地里进一步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入河道。整治后预期目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可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河岸堤坝变秀美景观

“以前泗河两岸全是荒草,光秃秃的,一到夏天晚上,蚊子还特别多,根本没有村民来。现在好啦,不仅泗河堤顶路修好了,笔直敞亮,有花有树又凉快,大家都喜欢来。”陶东村一位大娘聊起泗河的变化开心不已。

一切的惊喜正是源于镇里沿河规划,打造秀美景观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近年来王庄镇抢抓泗河综合开发机遇,拆除沿河违章建筑、粉刷沿河房屋外墙立面……对沿线13.6公里、11个村进行产业振兴和村容村貌提升,使屋顶、墙面、造型等外观协调统一,完善沿岸堤坝绿化。下一步还将因地制宜挖掘陶东、红旗闸等景点,将泗河沿线打造成特色种养、果树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带,让优美水环境更多地为民所享。

与“泗河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相呼应的崄河湿地也是夏季休闲好去处。崄河湿地项目驳岸护砌5500米,种植生态涵养林800亩,种植乔灌木7万余株,栽植150亩芦苇和200亩荷花。绿草茵茵,清水潺潺,鸟飞鱼翔,一幅绿水田园画卷尽收眼底。

闲置土地变美景良田

硬化路面干净整洁,麦浪滚滚丰收在即……走进曲阜市姚村镇下地村,在眼前展开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历史上下地村因土地瘠薄,产量很低,属于下等土地的级别,所以村名为下地屯,现在的下地早已今非昔比。

“多年废弃的旧厂房、荒芜的宅基地、闲置的养殖场,复垦种上了农作物,既增收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姚村镇下地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友介绍说。

今年以来,姚村镇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土地现状、生态特点等情况,通过改造利用农村周边闲置土地及废旧厂房、禽畜养殖场,增加耕地面积180亩,彻底清理村内“四大堆”,改善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村容村貌有了实质性的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还撬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目前该镇主导的特色山药等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亩产7000斤以上,已成为姚村的一张独特名片。

新闻推荐

坐标鲁国:四代古城门始于西周初年 颜丙峰

曲阜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古城有4座,一座是鲁国故城,第二座是汉代古城,第三座是宋代仙源县城,第四座即现存明故城。古城设有城...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