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金白银支持“六稳”“六保”
□ 张志元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当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关键时期,“六稳”“六保”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山东省金融工具和政策的强力助推。
当前,山东省金融供给总量相对充沛,工业基础较为厚实,整体经济运行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稳定性。
但是,由于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尚未完成,山东省金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六稳”“六保”的扶持力度仍显不够。
为此,必须深刻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着眼精准供给、防范化解风险、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方向,以真金白银支持“六稳”与“六保”工作。
破解“慢、难、贵”
中小微企业是山东省经济基本盘的主要驱动力和参与者,同时也是保就业、保民生的关键抓手。
但是,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金融需求具有“小、繁、长”的特点,即金融供给的规模如贷款等需求量较小,但是种类繁多且期限较长。
在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必定会遭受流动性、贷款期限以及贷款成本等多重考验和压力,使得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复工恢复等都可能进一步恶化,进一步加剧了金融支持的供需矛盾,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供给“更慢”。
中小微企业短期性的金融需求会使得其暴露在利率变动风险中,再加上目前疫情冲击所带来的现实困境,现阶段的金融支持缺口明显加剧。
此外,山东省金融供给多以银行等间接金融机构为主体,区域股权市场建设缓慢,资本市场难以成为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对象。
现阶段,复工复产的中小微企业会面临不同程度的供应链稳定、劳动力和客户流失等问题,进而致使下一步的产品压力、销售压力和回款压力都会增加,获得金融供给“更难”。
非正式金融一直以来是山东省中小微企业主要的金融供给源。非正式金融供给的最大特征就是成本高,加速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坏账率,造成企业正规金融声誉的损失。疫情冲击下,银行业等市场化金融机构在短期内难以对服务对象的复工情形和今后发展作出客观评估,全链条的冲击使得其“自顾不暇”,部分金融机构可能还会出于多种原因承担部分服务对象由于疫情冲击所造成的损失,致使部分中小微企业在中长期的恢复中获得金融供给“更贵”。
考虑当下的疫情与经济形势,短期内更适合采用“定向化”的方式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的金融供给支持。例如,向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再贷款,设立中小企业纾困基金,以期低成本的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保证现阶段的复工复产形势。
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尽快完成对本地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续贷安排等金融服务的评估,依据评估情况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长期贷款等金融服务。
通过政策倾斜,完成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员工的消费信用的灵活调整。主动保障能源的生产、流通、经营和储备,尤其是更多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如套期保值和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工具,为企业客户提供保障能源价格稳定和适时储备的金融支持。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尤其要在固链、补链、强链上帮助企业,用供应链金融手段,保障客户上下游稳定,更好地帮助客户,稳定市场预期,并通过应收账款、订单、仓单质押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保障产业链资金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在中长期,应保持合理警惕,充分重视对民众预期和信心的引导,实现政策指引到制度变迁的长效支持机制。
刺激金融内需
目前,山东省的传统金融面临动力不足难题,金融新动能也发育迟缓。
从科技金融来看,由于科技型企业有效抵押物缺乏、风险较高等特点,银行科技贷款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而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滞后又限制了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来源。
从绿色金融来看,山东省绿色金融主体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绿色信贷规模有限,从事绿色金融信贷服务的专业机构较少。
从供应链金融来看,所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大多局限在第一、二产业,范围还只是原始阶段的贸易性融资解决方案,业务创新度不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作和发展程度还未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当前疫情不确定性背景下,外需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精准刺激金融内需,应成为重中之重。
应依托山东省作为“文化强省”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文化金融,组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撬动社会资本为重点任务,拓展投融资渠道,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
推出面向中小文化企业的专项贷款,由合作银行发放,保障文旅企业复苏、扩大居民文旅消费。在此基础上,建立齐鲁特色文化带,形成以泰山、曲阜明故城、天下第一泉与黄河风景区为主的特色文化带,提供专项建设债券,将所募资金用于景区的保护与宣传工作。
重视开发性金融的引导作用,加强金融对山东省“新基建”领域重大规划编制参与度,提高“新基建”领域项目和融资主体等的信息获取能力,向外界释放产业政策信号,通过信息溢出效应,引导商业性金融参与到“补短板”“强弱项”等领域,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
另外,民生保障与扶贫工作也是金融内需的重要方面。为此,要做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良性互动,以政策为引导,以市场化为主要力量。
金融机构可通过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数字信用”贷款或失业保险偿付等,针对山区、湖区等贫困地区特色旅游、休闲农业等企业的发展特点设计专属金融产品,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努力做到商业可持续,以特色农业带动农户增收脱贫。
政府+市场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基于良好的金融服务与金融环境。
客观地说,山东省的信用体系建设、资产评估机构等都存在短板,因而“信用贷”“荣誉贷”等难以与中小微企业有效对接。
同时,山东省的新型金融业态领域、要素交易市场,也普遍缺乏高级金融管理人员,熟悉风险评估和项目运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不足,创新型金融服务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专业信贷机构较少,区域分布不均,限制了新兴金融业态的成长。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服务,应该是“政府+市场”的金融支持模式。营造环境氛围主要依靠政府制度创新的引导与激励,完善金融服务则需要依靠商业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
政府应更加“敢作为”,积极优化政策环境,出台政策法规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创业投资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对信贷投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定向宽松监管,并允许部分条件较好的银行试点“投贷联动”。
在优化创业环境方面,应加强对众创空间、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孵化载体投入,为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探索“合伙制”金融工具,以财政资金为指引,挖掘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流向有金融需求的领域,将政府信用嵌入金融交易结构。
建立区域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投融资需求信息、信贷和保险产品信息、股权机构信息等,并实现与区域股权市场的连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本退出渠道不通畅等问题。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新型重点智库山东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执行院长)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曹天一5月28日星期四下午4点50,在曲阜市尼山镇昌平中学上班的翟文露、孔祥泰老师,放学下班后佩戴好口罩,脖子上挂...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