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再比孔子

济宁晚报 2020-05-11 08:05 大字

汪林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都服“心丧”三年。“心丧”就是不穿孝服,只在心里哀悼。

因孔子的墓地是新开辟的,弟子们怕孔子冷清孤单,就把家搬到城北的孔子墓前筑屋而居。许多崇敬孔子的鲁国人,也把家搬到了墓前。于是在孔子墓前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村落,人称“孔里聚居”。

弟子们一面为孔子守墓,一面聚在一起回忆孔子生前对大家的教诲,让曾参笔录下来,经弟子们的反复整理润色,形成了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

三年过去了,弟子们在孔子墓前大哭一场,然后恋恋不舍地各奔了前程。

这一年的清明,弟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到曲阜,给孔子扫墓。随后大家聚在孔子故宅里,叙别离之情,谈各自的生活,回忆孔子的教诲。正议论着,子高、子张、子游等人看着有若的外貌很像孔子,大家仔细打量,只见有若的头顶凹陷,七窍豁露。特别是耳朵后贴,露出清晰的轮廓;双眼很大,眼白外露;鼻翼上翻,露出鼻孔;口大唇厚,露出两颗门牙;再就是喉结凸出;两腮肥大。大家便提出要像敬重孔子一样来尊敬有若。有若心中沾沾自喜,竟毫不客气地穿上孔子的衣服,学起了孔子的架式、腔调,弟子们都拍手叫绝,称赞他学得太像了。大家正在兴头上,不想曾参一脸怒气地站起来,冲过去把有若从孔子的座位上拉下来。

“不能这样做!”曾参见自己扫了大家的兴致,连忙缓和了口气说:“咱们的老师就像用江河之水洗濯过,就像在阳光下曝晒过,真正是洁白得无法再洁白了,古往今来谁还能再比得过老师呢?”

大家听了这番话,觉得有理,便打消了让有若装扮孔子的念头。有若也一脸愧色地说:“曾参说得对。我听说麒麟也是走兽,凤凰也是飞鸟,泰山也是土堆,河海也是水滴,圣人也是人。虽为同类,但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啦!”大家听了有若的高论,也纷纷点头称是。

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论语》上称有子。他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一说三十三岁),是孔子晚期的著名弟子。在孔子弟子中,因好学而受表扬最多的是颜回,其次就是有若。有若出身贫寒,入孔门也较晚,所以他格外珍惜时间,刻苦用功。传说,有若入孔门后,白天和同学们一起听孔子授课,晚上再认真复习。他为了防止打瞌睡,特意准备了一盆火,当要困倦时,他就从火中取出烧红的烙铁,往自己手掌上按,那火燎的肉味,钻心的疼痛,立即驱散了困倦,提起了精神,然后继续捧读。不几年其学问就能和孔子的早期弟子们并驾齐驱了。

有若主张治理国家要“无为而治”。宓子贱为单父宰,日夜操劳,事必躬亲。他对宓子贱说,要学习“舜鼓王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的思想。有若在与鲁哀公论政时,提出“百姓富足了,国君的物质怎么会不够呢?百姓贫穷,用度不够,国君的物质又怎么会够”的“富民”观点。他还提出“善事父母和兄长是仁的根本”“礼之用,和为贵。”等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学说。

有若不仅相貌酷似孔子,而且他的思想也同孔子非常接近。所以当孔子死后,同学们便拥戴他为师长,带领同学们四处游说,成为孔子名副其实的接班人。现在孔庙大成殿内四配之后的六哲塑像中,东侧最南边的一位就是有若。

一贯反对有若模仿孔子的曾参,这时已另立门户,收徒授业,不知道这些事了。

新闻推荐

孝老爱亲武家村

本报通讯员孟祥宇雷夫幸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评选了“十佳孝星”。在城里开服装店的村民颜井伟今年被评选上榜,“我们也不...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