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穿越,我想见苏东坡” 著名文化学者郦波莅眉解读“三苏诗词与当代精神”
文化沙龙现场。郦波的演讲备受市民喜爱。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自古文豪皆入蜀,一出夔门便成龙。
“文豪必须要来蜀地游历,四川走出去都是人才啊。”这是著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郦波对蜀地的感慨。昨(9)日下午,郦波走进三苏学社文化沙龙,以《三苏诗词与当代精神》为题,解读从眉山走出的“一门三父子”。
“不止是文学方面的成就,三苏父子身上有很多‘人性的闪光点’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郦波说。
苏轼豪迈大气,苏辙沉稳干练,苏洵思想丰富,“唐宋八大家”中的3人,各自握好人生的“偶像修炼手册”,成就了自身的传奇,光辉闪耀古今。
“苏东坡是我的偶像。”郦波说。在眉期间,他重游了东坡故居三苏祠;演讲中,他从三苏出川讲起,以诗词着眼,作古今观照,去探寻三苏与当代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眉山福地属川西,日月星辰入眼迷。天地文章唐宋骨,披风榭下凤来栖。”这是郦波在三苏祠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7年前,读大学的郦波揣着暑期打工挣来的钱,开始了自己的蜀中游。习武的他效仿李白“仗剑出川”,设计并找工厂做了一柄“乐器”“仗剑入川”。“那件‘乐器’里面有个弹簧,里面藏着一把剑。我对‘乐器’做了一些伪装,带着它第一次来了四川……现在想来,确实是年少轻狂。”郦波说,“那时的偶像就是李白,就是苏东坡,所以眉山是肯定要来的。”
27年后,郦波故地重游,看到银杏树、古井、祠堂……年轻时的记忆一一涌现。郦波十分感慨:“李白‘仗剑出川’时24岁,苏轼出川21岁,而我‘仗剑入川’时也是21岁。现在,我又来到四川,来到东坡家乡,一切刚刚好。”
郦波表示,27年间,眉山城变化很大,从县城变成了地级市,但是“三苏文化”的底蕴和气质依旧。
郦波多次讲过苏东坡。他曾经在自己的书作《宋元明清那些爱》中讲到苏轼与三位女子的爱情,也曾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分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它给人生的启迪特别重要,苏轼可以作为人生成长的范本,可以说是人生最好的成长范本。”在许多场合,郦波也直言对三苏,特别是苏东坡的喜爱:“如果可以穿越,我想见一见偶像东坡居士。”
在讲座上,郦波从三苏父子说起,讲到了三苏父子作为人生范本,当代人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郦波认为,苏东坡是苦难造就出的一位“偶像”。“三苏父子出川时不曾写词,毕竟登科及第之后是要一展抱负的,而当时词是‘胡夷里巷之曲’,不登大雅之堂。苏轼也是被贬黄州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词创作。这一作,就开创了一个派别,树立了一座巅峰。”
郦波表示,正是因为苏轼在官场失意,转将精力投入艺术创作、投入生活,才慢慢进阶成一位伟大的意境超然的文学巨匠。“所谓境界,判定标准就是格局和维度。我们或许达不到苏轼这么高的格局,但可以学习他看待问题的心境,尽量把心胸放宽。”
讲座中,郦波还分析了苏辙和苏洵的人生轨迹,号召大家学习苏辙的行动力与苏洵不断丰富思想,充实内心的思考力。
郦波从小在山东曲阜长大,那里是圣贤孔子的老家。小时候的他,喜欢在乡村山野间疯玩,也曾爬过孔庙里的各种雕像。“以前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是结合自己的成长轨迹,觉得那片诞生过孔圣人的土地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我,等到人生某个时刻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有着文化的遗传基因。”郦波说。
“眉山与曲阜都是诞生过伟人的城市。”郦波从文化的角度寄语传承,“希望我们的城市气质与建设中带上‘三苏文化的基因’,让‘三苏文化’从小深入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灵魂。”
新闻推荐
5月8日,日照市初中毕业年级将迎来正式开学复课,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邀请日照市雷锋救援队的技术人员对校园进行全...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