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行业 “另类”劳动者揭开神秘面纱

潍坊晚报 2020-05-01 09:22 大字

春风和煦,在这个复工复产的特殊时期,劳动者忙碌的身影给生活带来希望与动力。如今,一些冉冉升起的新兴行业越来越引人注目,VR安全培训员、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工程师、专门给钢琴“看病”的调律师……虽然这些行业不常见,但却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带来了改变。值此五一劳动节之际,记者带你了解部分新兴行业不为人知的一面。

王琦

38岁VR安全培训员

利用VR技术,给建筑工人做安全培训

说到VR,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游戏娱乐,可实际上,VR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如今,高新区已经把VR搬到建筑工地,让施工现场也插上智慧的翅膀。4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潍县中路与北宫东街交叉口附近的高新区未来实验学校项目施工现场,见到了VR安全培训员王琦。

VR安全体验馆位于工地内,外观与普通板房无异。走进体验馆,内部的VR体验设备让人眼前一亮,超大电视屏幕、VR体验台、VR眼镜,有了这三样,体验者便会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王琦告诉记者,工地上的VR安全体验馆主要是给建筑工人做安全培训。在VR设备可视屏幕上显示着14项体验内容,包括基坑防护桩坍塌、塔吊坍塌、宿舍火灾伤害、脚手架坍塌、挖掘机伤害等,覆盖了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

想要操作VR系统,除了VR眼镜外,还需要左右手各执一个操作棒,左手拿的操作棒负责指引,人可以通过它在虚拟世界中行走,右手拿的操作棒负责执行,在虚拟空间中可以抓握物品、精准施工等。

王琦对记者进行了施工安全培训。戴上VR眼镜后,眼前出现一个虚拟的世界,记者首先选择了“塔吊坍塌”项目。点击确定后,一个建筑工人在前方介绍流程,周围出现一个塔吊的虚拟景象。随着指引,记者来到塔吊之上,高高的塔吊让人有眩晕感。伴随着操作不当,塔吊突然坍塌,这个时候的惊险刺激犹如真实世界中的亲身经历,让人两眼发黑,出了一身冷汗。

点击“宿舍火灾伤害”,虚拟世界便从施工现场进入到员工宿舍。一张双人床边有一个正在烧水的电磁炉,随着操作不当,电磁炉瞬间漏电起火,双人床上的火焰灼烧着人的身体,现实世界中仿佛也能感受到微麻刺痛的触电感和高温的灼烧感。记者赶紧找到灭火器,回到宿舍迅速灭火,将火灾控制住。

在VR虚拟世界中,不仅能够还原事故发生现场,而且在每一个工地伤害结束前还会进行现实案例讲述、事件还原,让人真正意识到这些伤害都是现实高发的。体验者可以选择“再体验”或“返回”,来决定继续留在虚拟世界还是回到现实世界。

王琦告诉记者,根据他的培训经验,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非常喜欢体验VR,这不仅让他们提高了安全意识,也让他们有种在“玩游戏”的快感,一般体验完VR后,会感到非常放松、解压。

两年前辞掉工作,当起VR安全培训员

38岁的王琦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典型的IT男,2002年开始参加工作,一直在大型酒店担任网络管理员。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常年坐在办公室里,让他感觉到生活没有什么新鲜感。随着科技更新换代,VR技术汹涌来袭,在36岁时,他毅然放弃了外人看来舒适的工作,来到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担任起VR安全培训员。

最开始来到工地,一下子换了工作环境,王琦有过不适应,但是很快,他就爱上了这份工作。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行当,更十分有意义。王琦说,VR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把它用来赚钱,一个VR体验馆无异于一个游戏厅。随着VR技术逐渐普及,如今在工地上也能利用VR技术做安全培训,这项技术变得更有意义。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八成以上是农民工,一些从业人员未经培训上岗,不了解防护技能,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最近全国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分析,大部分事故都是因为一点小失误引起的。”王琦说,如果能够通过VR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工地升降机安摄像头,塔吊上有智能系统

王琦告诉记者,他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希望能为“智慧工地”做更多事情。之前建筑工地跟互联网结合并不紧密,一些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接下来,他希望把所学与建筑工地做更紧密联系,让建筑工地也插上科技的翅膀。

目前,他们工地在升降机上也安装了摄像头,把工地图像实时传送到云系统,这样监管中心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他们在塔吊上也安装了智能系统,能够测风速,并实时监测一些不规范操作,一旦有危险发生,将会实时报警。

“我们如今的扬尘系统也非常智能,可以将扬尘数字实时传输到云系统,并对PM10和PM2.5进行实时监测。”王琦说,在建筑工地上增加智能化设备,他非常有兴趣,未来也想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努力。

“虽然如今互联网升级换代,但是对我们专业出身的人来说,学习起来还是很好上手。”王琦说,不管未来互联网怎么变化,他相信只要合理利用,都能大大改善我们的生活,就像如今的VR走进建筑工地一样,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本报记者李楠

王辉

32岁无人驾驶农机研发工程师

在空旷的楼顶搞试验,研发出高精度、低成本系统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农业生产机械化,再到以“无人驾驶农机作业”为代表的农业黑科技登场,“无人”模式逐渐颠覆了大众对传统农业的印象。“无人”的背后自然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付出和努力,在雷沃重工,就有这样一位工程师,将学校所学、工厂生产和农户需求相结合,通过几百次改良,研发出稳定的农机自动导航系统,让无人驾驶农机稳定性和适应性更高,更能为农户提供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服务。4月29日上午,记者在雷沃重工集团内见到了前一天晚上11时30分刚从东北做试验回到潍坊的王辉。

1988年出生在河北省一个普通家庭的王辉,父亲早逝,家里的农活全靠母亲张罗,农忙时,他跟着母亲干农活。从小见惯了大人们在农田里干活的不易,也亲身体验过耕地、播种、浇地、施肥、打药、收割等的辛苦,大学选专业时,在亲戚的介绍下,他选择了几个农业相关的专业,最终被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录取。“选专业的时候除了想以后能帮助种田之人减轻劳动强度外,那时我也看中了这个专业以后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前景。”王辉坦言,当年20岁的他压根没想过,几年后会一头扎进无人驾驶农机的研发中。

大学期间,他跟着老师学习专业知识、到果园农田实践,最后一年,王辉选择继续读研,并考入华南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阶段,他们团队研究的几款不同类型的果园自动化喷雾设备,在应用中获得果农们的好评。读博后,他选择了自动控制类作为研究方向。

“我本硕博的专业都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无人驾驶农机技术最早是国外先有的,2000年前后从国外购买这样一套设备至少需要20万元,这对国内很多农场主来说是一笔非常高额的开支。而我们的研究,一个最大目标就是运用国内技术将成本降下来,让更多农场主能用得起。”王辉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研发的农机自动化驾驶系统,在经过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补贴后,农户自己只需要拿两三万元就可以买得起、用得上。

要想让无人驾驶农机能够达到成本低、精度高、效率快,就必须解决三项关键技术:高精度定位测姿、路径跟踪控制和转向控制。2015年读博后,王辉加入农机自动驾驶项目的课题研究。那时,其实他的导师已经带领团队对无人驾驶农机研究了很多年,有了一套基础的系统,但却因为存在成本高、导航效果不稳定、速度和地况适应性差等问题一直无法推向市场。

2016年开春,他回校后,为了解决定位测姿的问题,他在空旷的楼顶搞起试验,一遍一遍测算改善。根据试验数据和结果的指导,王辉改进了系统,不仅成功解决了个问题,还大幅降低了成本,因此获得一项国家专利。之后的时间里,在不断协作、实践和改进下,王辉所在的团队将“路径跟踪控制技术”“转向控制技术”的难题一一突破,使得无人农机停车再启动不会出现转弯问题,也为无人农机增加了双天线,路径规划更加合理,运行轨道精度更高,速度和地况适应性也很好了。在与国外产品的对比测试中,终于产出了高精度、低成本的系统。

不断改良系统,奔赴新疆田间地头为农户安装调试

2017年,在导师的推荐下,他以实习的身份进入雷沃重工,成为一名技术员。要将学校实验室里的理论移植到工厂车间的实际生产中,王辉一下子就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为尽快缩短差距,他只能一次次试验改良。“第一批导航系统安装在拖拉机上后,一上路就发现系统不稳定,走着走着要么没信号了,要么就走弯了,我们只能一遍遍找原因,想解决办法。”王辉说,为了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他和同事全力以赴,有一次下雪天在厂区的蔬菜基地干到了后半夜。

2017年3月3日,100套新研发的导航系统发往新疆,结果到了地里,农户们反映半个小时左右系统就会出现一次走弯,效果不好。得到反馈后,原本打算和导师出差的王辉,主动要求留在厂里解决问题,他一个人将拖拉机开到蔬菜基地,一边测试一边改进,待了整整一天后,他终于将最后的系统版本传送到青岛和新疆。因为有了第一手的试验数据,对改良后的结果,王辉充满了信心,这一次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无人驾驶农机一下子在新疆成了农户们眼中的“香饽饽”。

研发完系统后,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体验,王辉当即赶往新疆,亲自为农户安装定位导航系统。因为农户们购买的农机各不相同,安装起来也各不相同,每一台农机王辉和同事们都亲自改装和安装设备、细致调试、手把手教农户如何操作,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农户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他。“我最初负责新疆塔城沙湾区域,当时还有国外的一些品牌在那里和我们竞争。第一台设备安装调试好下地后,农户们就从质疑变为认可,随着导航播种机器增多,农户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而且用户安装使用时,我就在新疆,有问题他们可以随时找我。后来那里的农户基本上都有了我的电话,有一段时间电话都快被打爆了。”王辉笑着说,在最好的体验与示范下,用户看到了成效,50台系统很快全部销售一空。

“这次在东北,我们在作业的时候,还遇到了鹅毛大雪。但为了抢农时,依旧冒雪完成了工作,天气越是恶劣,越是能体现出无人驾驶农机的优越性。”王辉说,从读博开始,出差就成了家常便饭,他每年至少有两三个月都在出差,因为无人驾驶农机需要大量试验,来检测不同作业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在户外作业既辛苦又危险,有时候操作稍有偏差,就会出现意外。“意外有但很少,改良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王辉表示,当前,无人驾驶收割机一小时一般大概完成7到9亩地。导航行走直线精度高,可以不重不漏收割作业,提高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漏割,也方便后面的田间管理作业。驾驶员只需要按一下遥控就可以完成作业,使驾驶员从繁重的驾驶工作中脱离出来,改善了工作环境,节省了人工成本。

作为科研人员,王辉表示,他很有幸能为国内的无人驾驶农机技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还有很多研究可以做,也愿意将自己的热爱和激情投入到研发中。对王辉以及他研究的无人驾驶农机而言,2017年算正式推出,2018年是一个爆发期,2019年逐渐有了稳定的市场,今后将为之继续努力。

本报记者窦圆娜实习生刘奕欣

张翀

34岁调律师

要调好一台琴,得拉上千次弦至少花一个小时

4月30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奎文区新华路与福寿东街交叉口附近的九天琴行。刚走到琴行门口,就听到一阵阵悦耳的琴声,宛转悠扬、抑扬顿挫,好似高山流水。

琴行内,34岁的钢琴调律师张翀正准备给一台钢琴调音,旁边放着一个黑色箱子,里面有调律扳手、止音带、音叉、镊子等大大小小几十件工具。“和人一样,钢琴也会‘感冒’,如果太冷或太干燥,声音就会嘶哑,如果湿度太高,钢琴也会像着凉一样发不出声音,我们就是钢琴医生。”说到自己的职业,张翀作了这样的比喻。

张翀告诉记者,表面上看钢琴有36个黑键和52个白键,内部却有8000多个零部件,220多根琴弦,只有根据12平均律,才能调出每个琴键精准的声音。说话间,他熟练地打开琴盖,拆下上门板,取下琴键盖,向记者演示调琴的过程。

“钢琴每个音有3根弦,首先要用止音带止住旁边两根弦,只让中间一根弦震动,然后给这根弦定好音准,再用调律扳手一边敲击琴键,一边调节琴弦的松紧。必须保持三根弦的音准一样,不然就会有难听的杂音。”张翀说,调琴的工作不仅需要良好的乐感和对音准的辨别能力,手臂还要有很好的控制力,悟性极佳的人也需要五年以上才能出成绩。因调律师要求甚高,成才缓慢,使得这一行成为相对“冷门”的职业。

“会弹钢琴的人都知道,琴键的音准需要不断调整,从事这个职业,不能着急,只有慢慢来,才能出细活。”张翀说,一台钢琴有220根琴弦,若单纯只对钢琴调音,平均一根弦轴需要拉四五次,这样粗略计算,要调好一台琴,就得拉上千次弦。拉弦讲究的是耳朵和手的灵活配合,至少要花一个小时。要是碰上需要机械调整的钢琴,由于零部件精细,会让调音过程慢下来。

大学时看到朋友调音律被吸引,开启学习之旅

张翀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从小身体强健,12岁时被潍坊市体校选拔为运动员,主要练习摔跤,后来被选拔到山东省体校,因身体受伤,17岁退役,被保送到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上大学。

在大学里开始接触音乐,从小喜欢吉他的他与朋友们一起成立乐队,并结识了曲阜师范大学的调律师胡新军,对这个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在认识这个朋友之前,我不知道有调律师这个行业,感觉很神秘,也很感兴趣。”第一次看到朋友调音律,张翀就被深深吸引。

2007年,大学毕业后,张翀怀着对调律师的憧憬,报名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钢琴调律师培训班,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他不是音乐专业出身,又不懂乐理,培训结束后,感觉只是学了些皮毛。后来,他又找到胡新军,想跟着学习,当时胡新军正好要给曲阜师范大学的200多台钢琴调音,他便抓住这个机会,跟着学了半年,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学习期间,他偶然从网上的招聘简章上看到,深圳的一家琴行正在招调律师,便坐了24个小时的火车前往应聘,琴行被他的诚意感动,当场应聘成功。在这里,他又学习了半年,通过给客户调音律学到了不少知识,积攒了经验。之后,他便回到潍坊,在一家琴行工作了4年。在这期间,他一直没有忘记要开琴行的梦想。

2012年3月份,经过自己的努力,张翀终于在潍城区开设了第一家琴行,因为资金有限,琴行以卖吉他、培训、钢琴调音为主。“后来有了积蓄后,我就购买了第一台钢琴,开始做钢琴培训,但调律一直没有放下。”张翀说,经过几年发展,他的琴行逐渐有了起色,还扩大了规模,由潍城区搬到了奎文区现在的地址,做起了钢琴培训、钢琴调律等。

获“全国技术能手”等殊荣,在潍业内名头响亮

凭着过硬的技术,从业以来张翀已经为上万台钢琴做过“手术”。“其实,很多客户并不懂琴,对调音前后的变化,也大都感受不出来,但身为调律师,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张翀说。

凭着自己的技艺,2016年,张翀参加了全国钢琴调律职业技能大赛,经过初赛、复赛、总决赛的评选,最终获得全国第二名,并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的含金量很高,比赛8年举行一次,目前为止全国只有寥寥几人拥有。”张翀说。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捷克·佩卓夫钢琴高级技师证等荣誉,在潍坊名头响亮。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也不断增强,买钢琴的人也越来越多,钢琴已成为大众娱乐器材。“现在不少家庭都有钢琴,孩子们学习钢琴,不是为了追求成名成家,而是为了培养音乐素养。”张翀说,除了钢琴培训外,还收了一个徒弟,专门教他调音律,“目前琴行的售后大部分都是徒弟在做,希望能够把自己多年给钢琴‘治病’的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听到正确优美的音乐,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好。”

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最美葫芦歌舞 礼赞中华复兴 “福路中华”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赏析

葫芦,世界上最古老的的物种之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葫芦,一种平常而神奇、自然和人文集于一身的瓜果。在它身上,自...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