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婚礼,坚守防控一线,李扬玉心中的执着信念 “一刻也不误,一人也不漏”

大众日报 2020-03-09 10:16 大字

□ 本报记者 孟一

本报通讯员 张艳

“爸妈,今年春节我不能回家了!上学那会儿,全中国都在对抗SARS保护我们,现在是时候换我们90后保护大家了!”1月21日(腊月二十七),李扬玉拨通了肥城老家的电话,电话那头,早早备好年货、准备迎接新儿媳的老两口不仅没有半句怨言,反而告诉儿子,“加油!好好干!”这句话也成了这名95后一个多月不下防控火线的动力源泉。

疫情突然而至,身为曲阜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李扬玉连想都没想就往前线冲,主动扛起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说好的带刚领证的妻子回家,说好的温馨浪漫的婚礼……都为他必须站好的岗位而让出了位置。

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是传染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仅能让可能的感染者尽快得到排查,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更能为下一步防控措施的规划、防控方案的制订提供决策依据。可也因为不可避免地要和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等高危群体面对面接触,这项工作成了疾控中心最危险的工作之一。

“一刻也不误、一人也不漏”,是李扬玉执着的信念。

春节过后的一天,曲阜一商超出现确诊病例,李扬玉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调”,这也是他第一次参与流行病调查工作。

李扬玉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拿起流调表,一溜小跑地上车赶往超市。“这是一场和病毒的赛跑,必须抢在潜在隐患发酵前撕开它的真面目。”虽然是自己的第一次行动,但李扬玉深谙此举意义重大。

“您这几天都去过哪些地方”“密切接触者都有谁、接触时对方是否做了基础防护?”虽然“流调”工作主要是交流、记录和分析,但需要详细了解每一例患者或密切接触者的信息,并从中找寻蛛丝马迹,弄清病毒传染的源头和关联。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一上午做下来,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提起第一次“流调”经历,李扬玉直言“做”确实比“说”难很多。

面对询问,有人实话实说,也有人带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回避问题。李扬玉说,这时候,就要想办法取得受访者的信任,还原疫情传播的真相,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扫清障碍。

和医疗机构一样,疾控中心是疫情当中另一个“不打烊”的单位。坚持24小时留勤的李扬玉吃住在单位,一蹲就是半个多月。需要“流调”的时候穿起防护服就走,稍微空闲的时候就扛起消毒液搞消杀……在同事们的眼中,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就像个上足了发条的“防控机器”。

“爹妈可以晚点见,婚礼可以晚点办,但疫情防控却慢不得半步。”带着这份忠于职责的信念,他在和同在疾控中心工作的妻子商量后,毅然推迟了原定4月份的婚礼,两人全身心扑在防控一线。用妻子王凤雨的话说,“相比迟来的花瓣雨,这场同心战疫的宝贵经历,反而成了两人最难得、最宝贵的爱情见证。”

新闻推荐

时庄街道 畅通渠道促春耕

曲阜市时庄街道在抓疫情防控同时,统筹抓好春耕生产。畅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急需农产品和农业生产...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