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每天7点到独居老人家“报到” “黎明之约”让老人心安

大众日报 2019-11-29 09:47 大字

□孟一 报道11月26日一大早,志愿者蒋凤(右一)到马西英老人家“报到”,老人还专门给她唱了一曲《南泥湾》。□本报记者 孟一

本报通讯员 梅花 张艳

11月26日,清晨的第一缕暖阳照进了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民马西英的家里,在干净利落的小院中,老人冲了碗鸡蛋茶,哼起一曲《南泥湾》,等着“大侄女”蒋凤来“絮叨”两句家常。对老人而言,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这场和太阳一起到来的“黎明之约”。

“大娘,今年的元旦联欢会您可得报个名,唱得越来有味儿了!”门外传来蒋凤的掌声,马西英连忙跑到门口迎接,一把拉住她拽到客厅里,心疼道:“大侄女快坐下,这大冷天的,看把你这小手冻的。”

马西英今年74岁,由于老伴儿去世早,儿女又常年不在身边,被村委列入独居老人“相约黎明”的服务对象名单。而“大侄女”蒋凤则是村里的一名普通党员,也是“相约黎明”志愿者队伍里的一员。她们之间有个约定:每天清晨7点在老人家中见个面。

武家村现有独居老人23人,如何保证这些缺少儿女陪伴的老人得到应有的照料,成了全村人的心病。在10月底的一次全村大会上,有村民主动提议每天早上去和独居老人打个招呼,帮着做做早饭,打扫打扫卫生,得到了全村的一致认同。于是,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村里的7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了专职服务队,每个人包保3到4位独居老人。而这,也成了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项全新活动。

“每天清晨一个招呼绝对不是在做样子、走形式,而是不想让任何一个村里人觉得自己没人管、没人问。”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告诉记者,多数独居老人都患有慢性病,存在发生突发性疾病的隐患,尤其在无人照料的夜晚,在外务工的儿女也向他表达过心里的担忧。当村民家中难题成了一种普遍需求,在曲阜市最早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武家村,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就顺势成了化解之道。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围绕关于独居老人的村民诉求,武家村逐步完善起了日间照料中心和村民食堂,衣食住行样样都有保证。“物质越丰富,内心越孤独。”通过和老人们的交往,细心的蒋凤发现,很多老人都会像马西英一样因为儿女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和无助。而创新推出的“黎明之约”,不仅把老人从起床到日间照料中心、再回到家中的“空窗期”缩短了,更给予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情感关怀,让老人安下了心。

作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市之一,曲阜市市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心、12个镇街分中心、457个村居实践站全部建设,其中有近1/3的实践站为高标准实践站。设计了60余类志愿服务项目,构建起市镇村贯通、供需对接的志愿服务网络,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化。市镇两级八类志愿服务队伍和百余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6万场次,受益群众100余万人次,实现实践活动常态化。

■书记点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曲阜市委书记 刘东波

我们积极鼓励村、镇各级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行创新,不仅做好宏观层面的主题设计,更做好微观层面的价值引领。简单说,就是把实践活动做实、做细。

坐拥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曲阜市,要将儒学精华更多地融入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之中,实实在在解决群众难题,深入阐发和传播“孝诚爱仁”的理念,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让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和长久魅力。

新闻推荐

环形高铁首日二等座票现紧张 济南至青岛、临沂段人气最旺

乘客给列车拍照留念旅客展示G5557“环形高铁车票”日兰高铁与济青高铁、胶济客专、青盐铁路、京沪高铁实现环形贯通,山东...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