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京霞:以实际行动擦亮警徽

日照日报 2019-11-14 05:59 大字

本报记者 蒋月阳

她用自己的忠诚、果敢、实干、奉献,在“很爷们”的公安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她就是市公安局东港分局大学科技园派出所所长许京霞。

常言道,女人能顶半边天,巾帼何必让须眉。22年从警路上,许京霞从治安大队、指挥中心的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秦楼街道党工委副主任、大学科技园派出所所长。在多个岗位的历练中,她始终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践行着“祖国在我心中、警徽在我心中、人民在我心中”的铮铮誓言,以实际行动擦亮了肩膀上的盾牌和头顶的警徽———

1997年,许京霞如愿考入人民警察学校。从小身高力壮的她便把“警察”当成了自己唯一的梦想。怀着这份信念,1999年,许京霞来到市公安局东港分局工作。从警第一站,便是以苦累著称的治安大队。

许京霞个头大、身体壮,是当时唯一出外勤办案的女民警。那几年,恰逢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家族派系竞争大,有些妇女挑头闹事。许京霞主动请缨出战,靠着一身正气冲锋在前,果断处置,妥善化解,被同事和村民们亲切地称作“大侠”。从那以后,每次刑警、治安、经侦、国保、外事等需要抽人去抓捕或遣送女嫌疑人时,大家都会说“只要‘大侠’出马,一人能顶俩!”

2010年底,东港公安分局首次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许京霞在民意测评中以总票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从一名普通民警被直接任命为出入境管理科长。这是当时分局里唯一一支“娘子军”队伍,4名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警花承担着日照市近70%的境外人员、涉外单位管理、公民出国报备及境外人员违法犯罪打击处理等工作,是守卫日照“国门”的重要一线力量。

2011年,日照至韩国平泽客箱班轮复航,给外管工作带来很大压力。针对警力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许京霞迎难而上、主动创新,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跑遍整个东港辖区,在充分调研走访、沟通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强出入境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出入有境,服务无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工作理念,以争创“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活动为工作载体,着力构建以管控“零缝隙、零漏洞、零脱节”、服务“零距离、零障碍、零投诉”为核心的“零”体系,树立起“巾帼青年守国门,外事工作创一流”的品牌,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了“外管进社区”管理模式。

2012年底,许京霞再一次通过竞争上岗,任职昭阳路派出所教导员。当时的昭阳路派出所,是日照市接警最多、场所最复杂的辖区,年平均接警量9000余起,占东港区的近1/5。为了把工作做好,许京霞把派出所当作自己第二个家。2016年9月,她又来到大学科技园派出所担任所长,辖区户籍人口3.2万人,还有常住的6.5万高校学生,工作压力巨大!

一如从前,许京霞仍然靠着她不服输的“硬气”,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带领大学科技园派出所在全局率先完成了案件管理室、受案室的规范化建设,还积极升级改造了办案中心、案管中心、合成作战中心,实现了执法办案流程化运转,成功举办了全省、全市法制工作现场会。不仅如此,她还争取街道党委、政府和管委物业中心的支持,扩建了办公楼,优化了办公、生活条件。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警以来,许京霞不仅通过自学取得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本科学历、学位,还在2011年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个人自学、互讲互评、定期轮训三项制度,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党性修养、法律法规、业务技能、文化素养“五大专题”培训教育,打造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队伍。

“群众满意才是最高标准!”许京霞深知公安岗位的政治性、敏感性和特殊性,一举一动都事关经济建设大局和发展环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于是,她倡树“亲民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理念,做到笑脸相迎、椅子让座、诚心办事、好话送行,尽最大努力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放管服”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她是工作中的“女汉子”,也是家庭中的“小女人”,更是大学城的“守护人”。走进新时代,许京霞将依然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干好每一天、每件事,永远无愧于人民警察的光荣和使命!

新闻推荐

永不停息的前行

许辉2018年12月26日,日照西综合客运站启用。我心里涌动起一股热流,想着抽空一定要去看看让城市欢腾的新交通枢纽。...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