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品质提升日新月异

牡丹晚报 2019-09-30 10:43 大字

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品质提升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品质提升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品质提升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品质提升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品质提升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品质提升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品质提升日新月异□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冯 锴 牛 腾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70年间,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间,和着新中国强劲的脉搏,菏泽也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悠悠岁月70载,当年默默无闻的鲁西南小城已经成长为享誉全国的齐鲁明珠,经过几代曹州儿女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地方已经成为楼宇林立、绿树成荫、道路宽阔、商贸繁华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建设稳步推进,基础建设加大投资、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实现颜值与内涵比翼齐飞,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处处一派祥和景象。

从15万到过千亿,投资推动菏泽发展重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数十年里,菏泽各领域基础设施 “一穷二白”,菏泽农村公路多为土路,高速公路、铁路基本为零,水利设施匮乏,设备技术落后、运行效率低,高速、铁路、民航、网络规模尚无从谈起,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对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制约十分明显。

经过70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菏泽市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基础建设愈加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与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成效卓著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70年来,菏泽市紧紧抓住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政策性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成效卓著,硕果累累,为菏泽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实现重大飞跃。菏泽市由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变为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全社会共同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总量迅速增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从1949年的15万元增加至2018年的过千亿元,年均增长五成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0.52%,提高到1978年的2.37%、2018年的3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44.3%,投资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改善。新中国成立后,菏泽市大兴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1978年以来,菏泽市注重抓紧国家政策机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投资额由1978年的0.027亿元,发展到2018年168亿元,年均增长24%。

打造“本地人留恋,外乡人向往”的区域中心城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菏泽,名叫“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后,菏泽专区归属山东省。那时候的菏泽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无从谈起。之后的数十年间,从菏泽专区、菏泽县,到菏泽市(县级)、菏泽地区,在行政级别的更换迭代中,菏泽悄然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菏泽市注重抓紧国家政策机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市政建设和管理逐渐步入正轨。至2000年撤地设市后,菏泽迎来了发展机遇,十余年间,全市的基础建设、配套设施、市政建设和管理愈加成熟、完善。2017年,菏泽市抢抓政策机遇,出台了 《关于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未来将努力把菏泽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切实增强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持续提升吸引力、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按照规划,到2020年,菏泽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5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初步建成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区发展的崭新面貌迎接撤地建市20周年。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是发展所需,是竞争所迫,是机遇所赋,是民心所向。为此,菏泽市科学搭建城市框架,打造东西南北“四个新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区域中心城市的打造将结合菏泽实际,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明确城市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城市性质、职能、规模和结构,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推进主城区与定陶区一体化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全面着手,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主城区将按照双向轴带式拓展,东部将有序退出化工产业,完善服务功能,加速产业升级,打造空港新区;西部着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科技研发等产业,打造未来科技城;南部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生活居住等产业,打造高铁新区;北部突出发展文化教育、现代服务、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北城新区。在中心城市发展的同时,菏泽将坚持中心带动、错位发展、协同一体的原则,形成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点对接”的城镇体系。

在城市设计方面,中心城区满足“一栋楼房一幅画,一条街区一道景”。加强中央公园、环城公园、环堤公园、赵王河和洙水河公园、万福河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建设,抓好沿河、沿路和组团间绿化,加快城市片林建设,形成网络化的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在城市风貌方面,将深度挖掘菏泽历史文化资源,划定特色风貌街区,确定历史优秀建筑,重点开展“外圆内方”古城格局和南华街、水洼街、道碑街等传统街巷、民居院落的风貌保护与复兴工作,保护城市传统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形成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相融共存的城市风貌,争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借棚改契机,用“城建手术刀”疏通城市,改变面貌

近几年,菏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这座拥有古老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不再是印象中的破旧、落后,河水清澈、树木繁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井然有序,一片片破旧脏乱差的都市村庄倒下去了,一排排挺拔靓丽高大上的建筑站了起来,如火如荼的建设荡涤着往日的陈迹。

这样的变化,棚改的力量功不可没。借棚改契机,百万棚户区居民圆了安居梦;借棚改契机,菏泽进行了一次“城建工程的手术”,整修、改造了主干道、大动脉,打通了断头路、毛细血管;借棚改的契机,改变了城市面貌,完善了公共基础设施。

2015至2017年,全市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09个,完成征收27.4万户、4135万平方米。

2018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12.7万套,累计征收81个片区、1920万平方米。全市开工建设了421个城建项目,总投资约39.6亿元。其中,市区共开工建设251个工程项目,完成路口渠化工程52个,打通断头路42条,新建和提升改造道路18条等市政工程。

2019年,全市计划完成棚户区改造3.2万套。陆续启动了昆明路(北外环路至新石铁路)提升改造工程,青年路南延 (长江路至南外环路)和万福河北路 (昆明路至人民路)道路工程,12月底前全面启动万福河景观带 (原220国道至日南高速)建设工作。

……

一组组直观的数据告诉我们,棚改,让城市告别了平房的低矮破旧,告别了道路的狭小拥挤,让菏泽在“破”与“立”中蝶变。

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全力构建立体化交通

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数十年里,菏泽农村公路多为土路;1998年,菏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菏泽市才结束无高速公路的历史;1980年2月8日,济菏铁路建成通车,菏泽站建成启用,菏泽才有了铁路。

曾经的菏泽,交通基础薄弱。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要改善,交通来开路。为此,菏泽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2002年底菏泽农村公路发展到7015公里,2003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6857公里,2018年完成5213公里,2019年完成3000余公里。

2002年,日东高速公路曲阜至菏泽段竣工,结束了菏泽对外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2007年、2008年,菏关高速、济菏高速菏泽段、德商高速菏泽至曹县段相继竣工通车,菏泽市融入省会城市 “两个小时生活圈”;2015年,德商高速鄄城至菏泽段建成通车;2019年8月26日,菏宝高速公路东明黄河公路大桥通车运营。

1985年新兖石铁路建成通车,成为横贯菏泽东西的一条大动脉;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贯通,并与新兖石铁路十字交会,成为中国铁路网中一个重要的节点,2018年,旅客发送量达589万人次,位居全省各市前列……以公路、高速、铁路为主的交通项目,如星星之火般呈燎原之势,雄踞在菏泽的版图上。

菏泽市的交通布局并未划上句号,万众期待的高铁和机场项目如众星捧月般相继而来。鲁南高铁菏泽至曲阜段,全长71.8公里,2018年12月10日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山东省境内线路全长43.878公里,今年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雄商高铁菏泽段,全长约145公里,今年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全部建成后,菏泽高铁里程将达264.7公里,约占全省高铁通车总里程的6%。菏泽牡丹机场项目占地2306亩,建设1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1万平方米航站楼和9个机位的站坪,建设1座塔台和1400平方米航管楼,年底具备试航条件。

菏泽市审时度势、科学谋划,2019年提出了“立体交通”工程、加快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一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国省干道、内河航道、农村公路等交通重大基础设施进入集中建设期,菏泽市成为全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主战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呼之欲出!

新闻推荐

己亥年祭孔大典开幕 海内外2000余人曲阜共祭先圣

28日上午,2000余人共祭先圣孔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清直摄本报济宁9月28日讯(记者姬生辉褚思雨...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