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大安镇民俗馆 在这里 席编古锁和面塑拉长了时光

济宁晚报 2019-09-20 09:08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柳

席编、古锁、面塑……一件件承载历史的物品,折射出时代变迁,留存住乡村记忆,诉说着一段历史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社会的变迁历程。在兖州区大安镇的民俗馆中,由各村村民们捐赠的老物件涉及千百年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浓缩了这一方土地的历史。近日,记者走进这个时光记录者,感受曾经的记忆。

村民自发捐赠老物件,积极参与馆室设计和布置

兖州区大安镇民俗馆由原官庄管区翻新而成,共设置了村史馆等13个馆室。走进民俗馆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史馆室,只见两边的墙上挂满了老照片,这些来自镇政府档案留存、报纸刊物以及各村干部及村民收集的老照片,分别展示了过去老百姓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解放前期佃户村民居住的坯房原貌和生产队在场中集中养蚕的情景。

“我们民俗馆收藏展出的老物件多数都是各村村民自发捐赠的,还有部分村民参与到了馆室的设计和布置,比如非遗展厅屋顶上红蓝相间的花布,就是由我们村民自己印染设计而成,是非常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据前官村党支部书记董本良介绍,他们在馆室中展出的很多老物件的生产工艺在当地有历史可溯,比如席编和古锁。官庄片区席编历史悠久,相传清嘉庆年间,曲阜蔡姓女子嫁到前官村董姓人家,席编工艺得以传入。后来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官庄地区的特色产业。直到现在,当地仍有很多村民在从事这门行业。“这张照片是兖州出土的一个留有席编痕迹的泥块,虽然只是一个泥块,但它意味着在5500年前,兖州就已经有席编文化的存在。”董本良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说。

体会老一辈人的艰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展出的众多老物件中,记者看到了多个平时只能在古装剧中看到老式锁具,不仅外观美观,它们的名字也具有非常浓郁的古典色彩。“这种是古时候最常见到的锁具,叫经典广锁,这种锁具的造型相对比较简单,而另外的这两种造型比较精致的则分别叫如意锁和十二生肖锁。”董本良告诉记者,古锁是官庄地区的古老工艺,后官庄村北曾有一个小庄,叫“打锁庄”,庄内村民世代以打锁为生,在明清时期是鲁王府、衍圣公府的御用打锁佃户村。

据民俗馆工作人员介绍,建立民俗馆,搜集老物件,还原早时劳动场景,能让年轻人从这里更好地了解祖辈的生产生活情况,体会老一辈人生活和工作的艰辛,对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学习和传承。“就像这面再现了百姓挖掘长条井情景的浮雕,它展现的是当年处于贫水区的官庄百姓,为了蓄水灌溉,自发组织挖掘长条井,参与挖井的人数达到了万余人。而设置这面浮雕的意义就是为了提醒后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参观大安镇民俗馆的过程中发现,民俗馆除了彰显出质朴的气质外,一些古老的藏品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现在偶尔也来看看这些东西,和年轻人比起来,我们和这些老物件更熟悉。”当地不少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是真正从苦日子中走过来的,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之前吃过的苦不能忘,只有记住了以前的苦,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甜。

新闻推荐

“十一”全国多景区门票降价迎客 九寨沟国庆前开放可能性大

近年来,发改委多次发文要求各地推进门票降价工作,让利于民,鼓励旅游产业发展。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