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发自肺腑地说,“老师,您辛苦了”,田伟 所有的疲惫化为激动的泪水
□本报记者赵德鑫
本报通讯员刘凤来崔鹏
在英吉沙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麦丽开的桌上,一座孔子的木雕像成为了最醒目的摆件。这是她的师傅,山东省第九批中期轮换援疆干部人才、英吉沙县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田伟从曲阜带给她的礼物。跨越了万里的距离,孔子的教育思想成为师徒之间真诚沟通的桥梁,更为第二实验小学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食粮”。
何时可见真本性,戈壁风沙弥漫处。作为英吉沙县解决“大班额”问题恢复招生的“新学校”,英吉沙县第二实验小学一切工作可以说是从“零”做起。从教室内诵读经典的琅琅读书声,到孔子诞辰日的开笔礼活动;从校园里的孔子像到一面面精心绘制的文化墙;从一个个全新的教研课题到孩子们日益提高的成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来自山东济宁的援疆教师、支教学生们与学校的57位老师一起,用团结与奉献书写出辉煌的教育篇章。
“输血不如造血。”在田伟看来,援疆教师来到英吉沙县第二实验小学,更需要留下一支师德高尚、作风顽强、业务出众、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田伟紧密团结10人援疆教师团队,充分发挥“组团式”援疆的优势,牵头制订了各种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青蓝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援疆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了本地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水平的迅速提升。
“援疆教师带领着我们学校的教研工作,为其他教师起到了标杆作用。像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考试,从出题到改卷子到之后的分析,都是在轩辕言堂老师的团队指导下进行的。”徐靖闵书记对老师们的工作称赞不已。对于数学教师阿曼古丽来说,她的师傅董平老师为她的教学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董平老师的课堂是开放的,他欢迎老师们随时到班里听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阿曼古丽告诉记者。
在喀什地区组织的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英吉沙县第二实验小学作为建校仅仅4个半月的“新兵”参赛,综合成绩位列全县第二名,成为英吉沙县小学教育的崭新标杆。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英吉沙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墙壁上的每一幅画卷都是带不走的山东印记。
“去年9月份刚到学校的时候,新建好的教学楼里面每一面墙壁都是空白的。想到在济宁的学校里有着‘让墙壁说话’的理念,我主动向领导申请给每面墙壁上绘制校园文化的内容。”孙宝畅老师告诉记者,10月1日买到颜料之后,他便和前来支教的几名大学生一起在每一面墙壁上绘画,一楼是习惯养成的图画;二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三楼是安全教育的宣传画,每一面墙壁上都有着不同的主题。“通过校园文化墙的绘制,让爱国呈现在每个孩子的眼前,让所有的墙壁发挥教育功能。”
令孙宝畅记忆犹新的是今年3月15日支教的大学生们来到后,刚刚放下行李,便开始了装饰图书角的工作。“正好当天晚上图书角没有供电,由王雨杰同学举着手机上的手电筒照着,我和计会平、高啸两位同学一起完成了两个图书角的装饰工作。”孙宝畅介绍,当天晚上他们一直画到11点,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在课余时间,田伟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唱歌,看他们跳舞,和他们一起游戏,分享他们的故事。这成为我们师生之间最开心、最骄傲、最幸福的事。”他告诉记者,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响《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当孩子们在国旗下振臂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当孩子们发自肺腑地说“老师,您辛苦了”的时候,所有的疲惫都化为激动的泪水,模糊了眼睛,却照亮了勠力前行的道路。
新闻推荐
“青铜剑”CRH380am-0204高速试验检测列车在鲁南高铁驰骋。(□CFP供图)□记者常青报道本报济南讯9月6日1...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