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宜居济宁魅力凸显

济宁日报 2019-09-07 08:20 大字

一座城市,或因建筑而被人熟知,或因理念而被人敬仰,正攀登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高地的济宁,将向人们展示怎样的姿态?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低碳环保的公共建筑、整洁干净的城市街道……近年来,济宁围绕提升城市首位度,城市规划建设更加注重高质量推进,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牵动出精彩城市“蝶变”——从整体形象的焕然一新,到城市管理的精细扎实,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城净、设施配套、文明和谐的“高颜值雅气质”城市正在齐鲁大地迅速崛起。

15分钟便捷生活圈

打造城市景观走廊

最近一段时间,谢女士和家人一直在看房子,在市区上班的夫妻俩终于下决心在太白湖新区买了一套住房,原来一直担心的上班路途拥堵问题也因济宁市越来越发达的交通而解除了后顾之忧。“虽然路程远了一些,火炬路跨线大桥马上就开通了,到市区上班用不了多长时间,以后会越来越好。”谢女士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城市交通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市民关注的话题,济宁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便捷生活圈,今年,火炬路跨线桥、王母阁路跨线桥、车站西路升级改造及综合管廊工程等重点民生工程相继开工,预计完工之后,城区交通将得到极大的改善。火炬路跨线桥建成通车之后,将有效缓解火炬路在交通高峰时段的拥堵现象,对于支撑太白湖新区建设,促成新老城区进一步融合,均衡城市路网,提高城区居民出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王母阁跨线桥建成通车后,市民到太白湖新区可直接从车站西路以北上桥,过铁路线下桥,无需等红绿灯,市民出行将更畅通。车站西路升级改造及综合管廊工程建成通车后,可极大地改善路况,解决车站西路的积水和拥堵问题,在管廊施工完成后,道路两旁高压线杂乱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可直接在管廊内部进行管道和线路的管理维修,无需破路动工,将极大地节约地上空间,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工程南起京杭路,北至车站南路与渔皇路交叉口南100米,目前已完工通车。

道路是城市动脉,也是城市景观走廊。除近期实施的火炬路跨线桥、王母阁跨线桥和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工程,前期为改善出行环境,实施了济宁市第一个BT项目运河路高架桥项目、兴塘大桥项目、如意洸府河大桥项目、凯赛大桥项目、梁济运河南二环大桥项目,截至目前,济宁市城区共有桥梁203座,基本打破铁路和运河的阻隔,使城区路网成为一体。

为落实好“一二三四”建设思路,济宁市在住房城乡建设各领域全面发力,展现了大手笔、大格局,坚持集约化管理,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管线综合集中优化布置为手段,构建层次化、骨架化、网络化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截至目前,济宁市累计完成地下综合管廊52公里(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26.6公里);在建车站西路升级改造及综合管廊工程2.5公里,曲阜市大阖路综合管廊3公里;经开区吉祥路综合管廊2.8公里正在进行EPC招标,金乡县山阳路综合管廊3.6公里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济宁市综合管廊已经初步成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更智慧生活更幸福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作为破解城市矛盾问题的综合抓手,需要采取“绣花功夫”,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造“城市双修”样板,在省住建厅支持下,济宁市启动了王母阁路片区改造示范工程,片区面积约9.3公顷,注重片区补短板、提品质,融入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雨污分流、棚改安居、老旧小区改造、立面整治、拆违拓绿、城市家具、运河文化等元素,实现从“道路”到“街道”功能的转变,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一条条宽阔马路、一座座宏伟桥梁,标注着城市变宽、变美的成长轨迹。

为进一步改善济宁市生态环境,按照“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各类建筑小区、水系治理、道路广场、景观绿化等建设中实施了多个海绵城市项目。“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项目6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34.1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在建海绵城市项目共48个,项目竣工后可形成8.5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面积。在中心城区,年内计划实施17个海绵城市重点项目,其中高新区实施创意SOHO二期绿化、行知路西段绿化景观、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及景观提升PPP项目等3个项目,经开区实施十字绿廊、郗鉴公园二期项目等2个项目,太白湖新区实施西南片区二期、东北片区1#地块、温泉小镇、明德华府、鸿顺御龙湾、恒大名都、市民广场二期、花满新城景观绿化提升、儿童乐园、碧桂园中央公园、天荟、中南珑悦等12个项目。在各县市,年内计划实施31个海绵城市重点项目,其中曲阜市3个、邹城市1个、微山县3个、鱼台县4个、金乡县8个、嘉祥县1个、汶上县1个、泗水县2个、梁山县8个。加快5G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全市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中心,重点打造大数据管理平台、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等7大平台,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

提升城市品质共享美好生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而美好的生活,则体现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每一个领域里。

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探索城市补短板、惠民生转型发展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从百姓身边小事、难事入手,推进城市转型、改善城市生态本底和城市公共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动老旧城区改造、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城市风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是济宁特有的历史优势和地理优势。3年来,济宁市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布局、示范先行,突出“城市双修”济宁特色,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全面优化城市布局,确立“一核引领、两环支撑、三带协同、四城驱动”城市发展格局。市住建局严格按照“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工作要求,以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提升城市交通承载力为目标,把打通断头路作为改善民生“最后一公里”的实事来办,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断头路打通工作计划。2016年打通火炬路北延、任兴路东延等20条断头路,2017年打通任兴路东延、求贤路东延等25条断头路,2018年打通古槐路北延、刘庄路东延等23条断头路。2019年继续将打通断头路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来办,在多次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将今年断头路打通任务定为开工18条、完工10条。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完工嘉美路南延、美祥路西延等7条,预计年内可全部完工,超额完成任务。提前谋划2020年任务,计划2020年打通剩余39的断头路,彻底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近年来,济宁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作为抓发展、促转型、惠民生的主战场,着力打造路畅、水清、天蓝、地绿的一流人居城市环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建管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名片日益璀璨,宜居指数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持续增强。“济宁变化特别巨大,城市面貌越来越好,大高楼一个一个,商铺一个一个又一个,公园绿地建了一个一个又一个……”不久前,80岁的红色宣讲员谢立亭用快板书的形式唱出了济宁的变化。把传承历史文脉作为城市建设的良知和责任,深挖济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因循城市肌理,凸显文化符号,让济宁在镌刻历史记忆中更加熠熠生辉,更具现代活力!

新闻推荐

2019孔子文化节明日开幕 届时孔子博物馆正式开馆 用儒家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孔子博物馆本报记者刘伟栋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201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将于9月6日在曲阜市开幕。本届孔子文化节以...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