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向“诗意地栖居”境界迈进 访著名作家赵德发

黄海晨报 2019-09-05 11:29 大字

本报记者 徐晓清

2019年8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颁奖大会举办。作为在日照生活近三十年的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著名作家,赵德发对这座城市各类文化活动参与程度之深切之频繁,是普通日照人无法企及的。也因此,他亲历两次在日照举办的诗歌节盛会。

近日,就诗歌与日照的相关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赵德发。

记者:作为以小说见长的作家,您如何看待诗歌?

赵德发:诗歌是人类最早创造的一种文体。它最适用于抒情,也适用于叙事、议论,三千年来在中国经久不衰,并且在一百年前形成了传统诗词与现代诗共兴共存的局面。诗歌对语言的要求也高,必须高度凝练。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最古老最璀璨的明珠,我深以为然。

记者:关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您是怎样理解的?

赵德发: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事而作,就是反映现实。诗歌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除了自身的特点外,在反映时代这方面,跟对小说的要求是一致的。从《诗经》里,我们就读到了表现时代样貌、反映民众情绪的大量作品,这个传统我们应该继承。今天,有大量现实题材的诗歌作品涌现,它们贴近时代,深刻而细腻,让人感动,给人启迪。

记者:请您从文化的角度,给30岁的日照理一下发展脉络。

赵德发:身为作家,我对日照文化事业的发展感受颇深。我刚到日照时,这里的文化设施只是县级水平。到图书馆借书,从电影院西面走进一个小巷子才找到,看遍书库,乏善可陈。而现在,日照图书馆新馆坐落在济南路上,设施先进,藏书丰富,每天都有大量读者涌入。文艺创作队伍,也从薄弱走向壮大。文艺的各个门类,都成长起一大批专业人才,有的在省级、国家级层次崭露头角。拿作家群体来说,日照市刚成立时,省作协会员不足十人,现在已有九十多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有十几位,有的作家斩获国家级大奖。日照作家群的实力,目前在全省各地市中已居上游行列。日照的大学,最初只有曲阜师范大学日照分部,只培养专科学生,后来市委、市政府努力筹建,积极招引,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学城”出现在城市东北部。近年来,在日照举办的省级以上各类文化体育活动非常多,组织水平活动质量均属上乘。可以说,随着日照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飞速发展,文化之树也在日照这片土壤上茁壮成长,根深叶茂。

记者:作为两届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大赛的终评委,您说一下感受吧?

赵德发: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已经举办两届,这是一件文化盛事,引起了全国诗歌界的关注。主办方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来日照当评委、颁奖嘉宾,作报告开讲座,在提升日照的文化品位、开阔视野的同时,也通过他们,将对日照的美好印象宣传出去,传播开来。

通过这两届诗歌节,我有这样一个感觉:日照这座城市,越来越诗意盎然。日照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山到海的大量地理元素,构成一帧帧如画美景,为诗人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日照的建设日新月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越来越亮丽,皆能引燃诗人的创作激情。

两次诗歌节的作品评选,我都被邀请做终评委。我惊叹,竟然有这么多的参赛作品,可谓琳琅满目,蔚为大观。这些诗作,大多视野宏阔,情绪饱满,意象新颖,语言精彩,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我读的时候深深感动,产生了更加热爱日照的一种情愫。

诗歌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日照的诗歌创作与朗诵活动。据我了解,现在日照的诗人越来越多,现代诗歌,传统诗词,都有大量作者。有些诗人在全省、全国都很有名气。“诗词进校园”活动开展得相当广泛,吟咏之声不绝于耳。在这一届诗歌节启动仪式上,我听到金海岸小学部分学生的古诗文吟诵,被那种清纯童声深深打动。

可以这样说:有了诗歌节,日照的文化氛围更浓郁了。诗歌节给日照市民增添了精神盛宴,也为天南海北的人们打开了欣赏日照的窗口。我们日照是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有了诗歌节,日照人一年一大步,更快地向着“诗意地栖居”这个境界迈进。

新闻推荐

书院街道 将“三小车辆”禁行落到实处

曲阜市书院街道全力将“三小车辆”禁行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畅通、安全、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街道召开多种形式的...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