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开始写作、作品多以鸿篇巨制的形式流泻浓厚的家国情怀 杨义堂:阅历赋予我更广阔的文学视野

济宁晚报 2019-08-26 09:4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艳茹

8月13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义堂创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反映抗战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战场救护的长篇报告文学《抗战救护队》荣获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随后,杨义堂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抗战救护队》写作背后的故事。

写一部真正反映中国抗战救护历史的作品

近年来,电视网络上充斥着许多剧情离奇的抗战影视剧,那些故事不符合历史,情节也完全经不起推敲,在这种情况下,济宁市作家杨义堂一直希望能够写出一部真正反映民族苦难的历史、刻画出为了国家存亡而艰难跋涉的那些抗战英雄们身影的作品。起初他把写作方向设定在描写一位少年经过战火的淬炼,从最初流离失所成长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后来经过多方搜集资料,发现虽然海量的抗战题材作品不断涌现,但是罕少见到描写医护工作者的经典作品,在医护工作者中,林可胜这位经历十分复杂,形象相当饱满的英雄人物恰好走入了杨义堂的视线。

为了更贴近历史,杨义堂多次联系图书馆查阅史料记载,去北京医学院搜集资料和老照片,并在红十字会的基地贵阳市档案馆找到《战地红十字档案选编》一书。在广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新加坡华侨林可胜的故事在战争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人物形象也鲜活起来,杨义堂向记者介绍道:“林可胜是北京协和医院早期的执行院长,是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者。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科研环境,把妻女送到新加坡,自己主动赴抗战最前线,带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奋战在淞沪会战的上海滩,在严酷的南京城保卫战中坚守……林可胜和他带领的救护队伍,在各个战场抢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伤病员,同时顶住来自蒋介石等政府要人的种种压力,穿过重重封锁来到新四军、八路军的战场开展救护工作。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在新加坡将其妻女处死,迫其父亲出卖灵魂,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着信仰,随中国远征军赴缅战斗直到最后时刻。”

杨义堂表示,“这个人物之所以特别丰满,不仅仅在于其坚定的意志、家国情怀的信仰,更在于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他的身份是新加坡华侨,他所领导的抗战救护队是当时国民政府领导下的中国红十字会的下属组织,抗战胜利后他没有在中国生活,而是移居美国从事医学研究……人物的多重身份、经历的复杂性以及带有悲剧色彩的命运,让林可胜这位英雄人物的形象真实饱满,深深吸引了我。”

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经过一年的筹备,《抗战救护队》于同年8月正式出版,并在12月由本报首次连载刊发。据了解,《抗战救护队》是以文学形式全景式地展现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专著,是抗战题材中难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杨义堂表示,这是一部中国抗战救护的历史,也是一部战争救护角度的中国抗战史。

以鸿篇巨制的形式流泻浓厚的家国情怀

杨义堂的作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散发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的气息,这源于自幼受《水浒传》等四大名著的影响甚深,也常听说书人生动地讲述《杨家将》等历史典故,他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学才是他创作的营养源泉和方向。

在写作风格上,杨义堂另辟蹊径,一改当代作家“从小人物的命运折射时代缩影”的创作思路,而是首先将故事铺开在鸿篇巨制的背景之下,通过探讨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的选择,展现人物的内心及家国情怀。这种风格无疑是对作家文字驾驭能力和视角的极大考验。

杨义堂表示,阅历赋予了他更广阔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格。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经常参与国际性活动,曾主持操办过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尼山论坛等多项重要活动。2005年,曲阜举办全球祭孔活动,灯火辉煌的场景、扑面而来的传统文化气息,一下打开了杨义堂关于孔子文化写作的思路,由此写出了传记文学《大孔府》,描写了从1919年到1949年孔府三十年的历史。后来他到文物部门从事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在研究大运河历史时,注意到了历代河道总督带领人民治理大运河的故事,之后杨义堂陆续出版了《大运河》、《北游记:苏禄王传》、《抗战救护队》、《鲁国春秋》等多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正是由于阅历拓宽了眼界,有了更开阔的胸怀,他的视角远非“关起门来创作”的作家可以相比。他在四十岁的不惑之年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丰富的生活阅历,对人生艰难也有着深刻的感受,再加上极好的文字驾驭能力,这些共同决定了他的创作风格。

创作初衷

写作风格

体裁选择

长篇文学作品能给予我更大的空间

谈到写作,杨义堂眼睛里洋溢着兴奋,他在中学时便有多篇散文作品刊登在报纸上,并被收入《百年散文选》,在长篇小说中,也经常使用散文化的语言,使得文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通过散文的渲染,缓缓进入小说的节奏。对自己的定位是散文家还是小说家?杨义堂认为,散文是写作的基本功,只有散文写得好,语言才能得到锤炼,文字才经得起推敲,而小说给予他更多的容量和更大的空间,跌宕起伏的故事,宏大的题材,广泛的影响力,会给读者带来更深的思考。长篇文学作品因为这几种特性,对他有着更深的魅力。

杨义堂特别注重运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对细节的把握,几乎深入到他创作的一丝一缝,他表示,《史记》对他的影响,不仅是宏大题材的选取,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方向,更在于还原当时的场景,丰富每一个细节来塑造人物。

在《抗战救护队》中,杨义堂也多次用细节来勾画人物的内心,他将查阅到的每个人物的文史资料,放入一幕幕的战争场面中,用抗战进程推进故事的发展,赋予人物真实感和丰富感,打破了人们对报告文学的固有印象。“在林可胜得知妻女被害、父亲投降的时候,林可胜的内心是非常崩溃的,他爬到山上疯狂大叫,但是当队员们来寻找他时,他感受到极大的鼓舞,决定要坚守内心的信仰。资料中并没有他去山上大叫这样的场景,但是经过文学创作,反而能通过这样的画面复原人物面对艰难境遇时的心理活动,体现其内心的挣扎、痛苦,让人物更有真实感,他的选择和决心也更能够打动人。”文字的力量,让报告文学有了人情味儿。

未来,杨义堂想要对济宁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济宁米氏家族、孙家中药铺等故事,呈现济宁大家族的生活史,并构建出有情有义的民间世界,向人们展现时代变迁的缩影。

新闻推荐

走进新时代 翰墨写华章 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日照市建市30 周年日照市书画联谊会作品展播

日照市书画联谊会主办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照市建市30周年“双庆”来临之际,日照市书画联谊会主办“走进新时...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