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圣人去游历春秋 孔子大历史9
□李硕
孔子这个司空,其实还是季氏封地里的小吏,管基建工程。
这种生活,对孔子,对阳虎,都离理想太远了,有挫折感。
司马迁不懂这个区别,他以为孔子这是当了大官,跟孔子晚年当过的大司寇搞混了,说孔子干了司空以后,“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这都是三十年以后的事,编年错了。
三十来岁的孔子没出过国,也谈不上有什么事业。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就是三十岁基本能养家,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了。他在曲阜城里有了房子,安了新家,不用住在颜家庄村里。像国君、季孙、孟孙这个级别的人,碰面的时候有,但还没机会深入打交道。
年轻的孔子主要时间和精力还都在学习。那时候有学问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给朝廷、贵族家管理书籍文件、算卦占卜,像微史家族。另一种就是普通贵族,他们不是专职搞文字的,但平时喜欢读书,到的国家多,见识的人多,听的事多,岁数大了自然有学问。这些人只要能结识的,孔子都要拜师学习。周围小国的国君来鲁国访问,有些年龄大,见识多,孔子也想办法去拜访或者列席旁听,讨教个一言两语。
孔子求知欲很强,要补的课也很多。“(子)入太庙,每事问。”10太庙是鲁国国君的宗庙,里面每一样东西在孔子看来都是新鲜的,以前没见过,所以都想问个究竟。
教学事业:早期学生
季氏家的工作收入有限,养活他一个人可以,供养老婆孩子就有点紧张。这时的孔子常做一个兼职,给贵族家“相礼”,就是人家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去当司仪和主管。那时主持礼仪的人叫“祝”。为人家主持丧礼的,叫丧祝。为天子或诸侯专门负责礼仪的官,就叫太祝,孔子擅长和喜欢这个工作,所以才有他小时候就喜欢祭祀游戏的传闻。
周礼,特别是丧礼和祭礼,程序繁琐,讲究很多,一般人搞不明白,得请懂礼的内行主持。那时的婚礼倒相对简单,没后世热闹。人死了如何换衣服、入殓,灵堂怎么布置,通知哪些亲戚朋友,这些人都该穿什么级别的孝服,从入殓到下葬该怎么做,家属们怎么哭,下葬后怎么祭,都要丧祝决定。这助丧、助祭的工作,是儒家的老本行。因为这工作专业性太强,得好学的人才能搞明白,报酬又不高,一般贵族不愿意干。
这种工作有点像导演,指挥着一大群形形色色的人,按程序一步步表演如仪,把仪式从头到尾搞得井井有条。孔子后来有那么强的建立秩序、整顿社会的决心,跟他干丧祝司仪的工作可能有关系。
有点学问了,孔子也开始自己当老师,开私塾招学生。他主要是想增加点收入,当时给学费叫“束脩”,字面意思就是一小捆干肉,束是捆,脩就是干肉、腊肉。其实这算是一种实物交易,拿点粮食或者布匹之类当学费应该都可以。那时铸铜的钱币还不流行,有时拿特定的稀有海贝当钱币,但民间最多的还是实物交换贸易。
孔子说:我收学生没什么身份限制,只要肯来交束脩的,我都会尽量教他。这时孔子名气不大,跟他念书的,主要是颜家庄的老亲戚们。
孔子弟子里面,今天知道姓名的,至少有八九个是颜家人。像颜回的父亲颜路,比孔子小七岁,是孔子最早的学生之一。他们不是单纯的师生,还沾亲带故。所以到孔子晚年,颜回死了,他家里太穷,父亲颜路想让孔子把马车卖了,给颜回买棺材。孔子很不情愿,说你看我这身份,好歹也是退休的大夫,出门没辆车怎么行?
要是师生之间,不大可能提这种无理要求,老师凭什么贴钱给学生办丧事?颜路这么做,是以老颜家亲戚的身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柳通讯员宋泽远近日,由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曲阜师范大学观鸟协会承办的2019“守护青头潜鸭”济宁观...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