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远离的永别
王书国 王洪春
人生就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不管你曾经多么生动地存在过,最终都会化成悄无生息的尘埃。而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你的离去就更加平常,只有真正牵挂你的亲人才会痛彻心扉——接到68岁岳父去世的消息,妻子就伤心大哭,从济南回曲阜老家近三个小时的路程,她一直在哭。妻子和自己的父亲感情很深,她知道父亲这辈子活得不容易,一生都为了成全别人,一生都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就是去世,也是一个人倒在了劳作的田地里。妻子在车上哭喊着:爹啊,我多想和你一块喝回酒,咱们都喝醉,让你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一
岳父是曲阜市时庄乡田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1996年大学毕业时,我跟着妻子来到他们家,那时他身体壮实,面目慈祥,爱开玩笑,还特别会做饭。以后每次去大都是岳父掌勺,岳母打下手跟着忙活——现在想起来,脑海里依然清晰地浮现出那一幕幕温暖的场景:两位老人满心欢喜地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然后不停地从厨房进进出出,直到桌上摆满热腾腾的饭菜也闲不下来……我常常被老人家的这份热情感动,而在他看来,这是正常的待客之道,也是为人长者的本分。
这次到家门口,已见不到往常笑吟吟的岳父。他头南脚北着寿衣躺在堂屋中间,妻子被人架着进了屋,和岳母抱头痛哭。一旁满头白发的大姑一脸悲戚,她哭着说,岳父是家里老大,从小就特别照顾她们三个弟弟妹妹,为了让他们上学,岳父很小就干活挣工分。妻子后来告诉我,小时候他的弟弟妹妹尿床了,岳父就用自己的身体把他们尿湿的地方暖干;弟弟妹妹成家了,岳父就带着一家人去帮他们干农活。各家的家具和门窗都是他亲手做的……
岳父确实心灵手巧,我和妻子刚工作时家里第一套桌子橱子也是他做的。不管什么活,做什么,他看一看就做得有模有样。也正因为如此,村里人都愿意找他帮忙,岳父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像给自己家干活一样仔细一样卖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的号召,岳父刚结婚三个月就去南方出夫治淮,一百多天才回家一趟,一干就是三年,曾经满墙的奖状就是那段历史的光荣记忆。不过,治淮的高强度劳作也给他落下了下肢静脉曲张的毛病。就这样,一辈子会干活又不惜力的热心肠赢得了村里人的敬重,老少爷们都说岳父是个大好人……二
当天下午有不少村里的老人过来吊唁,他们言语中都透着惋惜。一位大婶连说了好多遍“好人不长命”——这句民间俗语准确地概括了岳父的一生,或者也可以说,看起来身强体壮的岳父突然离世,与他的善良似乎有某种特殊的关联。岳父年轻时曾拜同村的一个老木匠为师,他非常尊敬师傅,但在交往中因师傅一家过于强势而产生矛盾,最终以岳父的父亲主动让步给对方下跪才算了结。此后,岳父使用电锯时又遭一墙之隔的师傅儿子家频繁剪线断电。这些事极大刺激了他,让他感到屈辱愤闷,以致无奈放弃了以木匠谋生计的念头,只是给家人做做家具。那时候,他最喜欢哼唱《信天游》里的那句“什么都没改变”。也就是从这之后,岳父有了借酒消愁的习惯。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同样是喝了酒的……
听岳母说,当天早上,岳父吃了饭喝完酒把两个孙女送去上学后就去地里倒脏水。一个多小时后,有邻居跑来说,岳父昏倒在地里,120急救人员赶到时,人已经没有了呼吸。随后,岳父的弟弟抱着岳父被邻居用三轮车运回了家。如果没有发病,岳父一天的日常也就如此:接送两个孙女,为一大家子人做饭收拾家务,村里分的六七亩地全是他和岳母在耕种,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就这样操劳了一辈子……
我和妻子到家的时候已过下午四点,当地火化厂五点下班,当天来不及火化,我们还有一个晚上守护没有了任何气息的岳父。我坐在他的身旁,为老人的猝然离去难过又无奈。岳父原本是一个健壮的人,脸阔眉浓,身板厚实,大大的眼睛温和而有神,饭量也大。当地习惯每餐配汤食,大孙女就曾对同学说,她爷爷一顿饭能喝一大盆汤。妻子回忆:我和弟弟小时候,父亲年轻健壮,他总是和我们一起玩“挎小篮”的游戏。父亲伸出双臂,我和弟弟一人一边,用我们的小手抱住父亲的胳膊,父亲便一边一个挎着我和弟弟往前走,母亲在后面跟着,洒下一路的欢笑。每次和父亲一起过马路,他总是用温暖而有力的大手紧紧抓住我的胳膊,说着“路上车多,千万要小心”,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再过马路父亲仍然紧紧地抓住我的胳膊,让我小心车辆……岳父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还在,我们都以为看起来身强力壮的他也会轻松地活到耄耋之年,须发白了,我们侍候着。然而,老人没给我们这个机会……极度哀伤的妻子如此描述自己的失父之痛:深爱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永远的……让我们余生该怎么过,怎么活,怎么爱……三
第二天上午九点,殡葬车运老人去火化。岳母发疯一般哭喊着“俺不要!俺不要”。两位老人一辈子相依为命,岳父是主心骨,岳母很依赖他。岳父一直很疼爱岳母,重活累活都不让她干,有点好东西都想着先给她……妻子在之后的日记中写道:眼看着父亲的灵车开走,我悲痛欲绝,心中想起以前我们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在大门口等着我们,我们返回济南时,他都会看着我们的车离开,走远,一次又一次,但这次我们送别父亲,却是永别。
岳父被运走后,一直阴沉的天空飘起大大的雪花,伴着冷风,湿冷而压抑。多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下雪天,雪大路滑,放心不下周末回家的女儿,岳父冒雪走了十几里路赶到学校,把女儿接回家。岳父还悄悄地跟踪过上学的儿子,那是听说上初中的儿子和调皮捣蛋的小青年在一起,老人很担心,就偷偷去看他,确定没什么事才放心……每次吃饭有好吃的,岳父都让给儿女,自己坚决不吃。内弟刚结婚时,做婚庆,岳父跟着帮忙,支拱门放礼炮,抬抬搬搬。本身挣钱不多,也就分不到他头上,岳父从来没有抱怨。我给他说,干活拿报酬天经地义,岳父却说:“我挣的都是儿孙的,给不给都无所谓。”内弟结婚后仍然和岳父岳母住在一起,在一块生活难免有勺子碰锅沿的时候,但岳父对孩子们从来没有红过脸,他常说:“都是自己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要慢慢感化他们。”——“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副岳父最喜欢的对联一直是他修身齐家的遵循。每次回去看望他们,我和妻子都准备一点钱给老人留下,他很少收,岳父说:“你们自己在外面挣钱也不容易,我们在家里花不着。”我知道,他们除了种地,没有别的收入,而他总是先替我们着想。妻子说:父亲深爱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和孩子,他常说“宁叫一人单,不叫两人寒”。四
岳父火化的当天,村里忙活丧事的人在大门口放置了拱门挽联,音响循环播放着哀乐和《我的老父亲》这首歌,小院里的气氛更显凝重,堂屋门口的两棵石榴树凋谢了树叶,冷风寒雪中寂寥而立,没有丝毫生机。我记起每到石榴成熟的季节,岳父都给我们带上个头最大、熟得最好的石榴,从地里带回新刨的土豆、地瓜,大葱,新摘的芸豆……每次都塞满满一车。岳父很少对我们提出自己的要求,那次去我们家,他笑着对我说:“我来你们家住几天,来给你们做饭。”我说:“好啊。”他接着说:“闹玩,闹玩,家里离不开。”有过几次,岳父以这样开玩笑的方式说过自己的一点心愿(这也是岳父幽默风趣的一面)。我想,这些小心愿肯定也在他的心里掂量过,他怕给我们添麻烦,也放心不下儿子一家,但又确实期望能够实现……
岳父也曾表达过自己一个很强烈的愿望,他喜欢看《射雕英雄传》,很羡慕黄老邪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岛。我老家沂源山多,他说,要是去你们那包个山头种块地该多好啊!现在,这成了一个遗愿。
按当地风俗,去世第三天出殡。妻子日记写道:去往墓地的路是村子的中心大道,这条路父亲走了一生,无数次地来来回回,这是他最后一次走过,只有去,没有回……父亲走了,连同他辛劳困苦的经历,留给儿女的是日益幸福美好的日子和无尽的思念……
刚下过雪,去往墓地的土路泥泞而冰冷,一如岳父倒下的那片田地。在那里,他一个人悄然离去,没有抢救,不需要陪护,他用生命完成了对儿孙的最后一次成全,他用一生诠释了一个普通人的责任与担当。
抓一把黄土填新坟,掩盖一段过往,一份亲情,一个善良的生命和光明磊落、德高望重的灵魂。仿佛他不曾走远,但再也不能相见……墓地周边是一大片麦田,绿意涌动,直通向梦幻般的桃花岛,那里桃花盛开,阳光灿烂,没有委屈和病痛,自由而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弘通讯员潘百孝)3月30日,由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主办,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广西师范大学出...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