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一场颠沛流离的文化长征

齐鲁晚报 2019-04-04 05:31 大字

南迁的故宫文物在太和门前广场集中,准备启运。坐过北京的火车,看过秦岭的大雪,划过岷江的竹筏,藏过安顺的山洞,住过峨眉的寺庙和安谷的祠堂……当走在故宫博物院,隔着玻璃展柜看着那一件件文物时,请不要忘记,烽火抗战的日子里,国宝们也曾背井离乡、九死一生。那是一场颠沛流离的文化长征,是一代故宫人守护国宝的步步惊心。

□本报记者张九龙

>>精选故宫文物,逃离战争狼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自那以后,北平(今北京)地区散兵游勇日渐增多,甚至有身着军服、未佩符号的军人到故宫游览,在太和门前无故放枪。一时间,各路传言甚嚣尘上。

日本人甚至公然在报纸上发表言论:“宝物由中国国家或民族保管,最为妥当,诚为当然之事。然现处政局混沌状态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致力,以尽保管责任,盖亦数之自然也。”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平津震动。那一代中国人还记得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沉痛往事。或遭毁坏,或被掠夺,战火中的文物总逃不开这两种命运。

家园毁了可以重建,可国宝丢了,想要再追回就难了。故宫,融汇华夏数千年之典藏,文物何去何从,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有人想拍卖故宫文物,购500架飞机用于抗日;有人寄希望于通过国际干预来保障文物安全。几经博弈,最终在1932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故宫文物南迁议案。

接到南迁命令后,经过反复斟酌,1932年秋,故宫人开始进行文物挑选。最终选定的珍品包括书画近9000幅,瓷器2.7万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还有《四库全书》等各种文献。

每一件都进行了清点、核对、编号、造册,由专家、公务员和领导组成负责组,按照文物门类进行分类,记录人、审核人、唱票人、监理人都要签字,每个箱子也有单独编号。

此后,文物光打包就花了半年时间,一共打包出13427箱。每件文物的包装至少有4层:纸、棉花、稻草、木箱,有时候外面还套上个大铁箱,从而大大降低了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概率。

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秘藏,堪称国宝,其中就包括毛公鼎、翠玉白菜、玉石东坡肉、《快雪时晴帖》和在这批货物中最重的十个石鼓。

石鼓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字刻在石皮上,但石皮已经与鼓身分离。每个石鼓都有一吨多重,石头很旧,外头都风化了,一不小心就蹭到字,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如何打包石鼓成了一道难题。

故宫人经过反复商量,决定使用浸湿的高丽纸覆在石鼓面上,用棉花轻捺,使纸张接近石身,干了后就固定在那里,即把石皮上的字紧贴于鼓身上。然后每个石鼓包上两层棉被,棉被外又用麻打成辫子,缠紧棉被。再把石鼓放在厚木板做的大箱子中,箱内用稻草塞严实,箱外包上铁皮条,从而确保万无一失。

1933年,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故宫南迁文物分批运往上海。2月5日夜,北平全城戒严,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运文物从神武门广场起运,由几十辆板车轮流运往火车站,军队全程护送,沿途军警林立。

一直到5月15日,故宫博物院13427箱又64包的文物分5批被运走。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此外,来自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文博单位的数千箱文物精品,也一道踏上了南迁之路。

随文物一同离开北平、走完全程南迁路的,还有20位故宫人,其中包括马衡、庄尚严、那志良等近10位故宫专家,此外还有一大批工人、眷属。

>>南迁再西迁,文物死里逃生

文物抵达上海后,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存放。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秋,存在上海的文物又分5批迁运至南京朝天宫的新库房。1937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江南不再是安全之地,这批刚刚安定下来的文物,再度分3路踏上了西迁之路。因为战事紧迫,又没有交通工具,最后还是不得不将约3000箱文物滞留在了南京。虽说在抗战胜利后,这批文物又接收了回来,但是据《故宫文物避寇记》作者欧阳道达手稿记载,接收的文物缺失了178箱,这178箱究竟是什么宝贝,成了永远的谜。

1937年12月9日,也就是南京沦陷前4天,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等押运第三批“中线”文物,随英国轮船“黄浦号”驶离南京浦口码头。雨声夹杂着隆隆炮声,日军开始攻打南京城。

万安陵前的石麒麟和明初建造的南京城墙被重炮击毁,牛首山佛教寺院和中华门西街古清真寺被大火吞噬。日军将朝天宫库房所剩文物移至北极阁藏匿,将朝天宫屋脊上的装饰物“吻鸱”拆下占为己有,将国学图书馆的档案和图书或掠或烧……如果当时故宫文物没有及时转移,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战时文物“宜散不宜聚”的原则,南迁文物分3批向西迁移:80箱文物走“南线”,经长沙、贵阳,1938年抵安顺,1944年12月接运到四川巴县;7286箱文物走“北线”,经宝鸡、汉中、成都,1939年7月抵峨眉;9369箱文物走“中线”,经汉口、宜昌、重庆、宜宾,1939年7月抵乐山。

这样曲折地行进,着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烽烟四起,哪里能避敌就去哪里,三路文物随着战局的推进,不断变换着目的地。

在“南线”,马衡相中了长沙岳麓山下的爱晚亭,安排人员凿洞存放文物。可施工完不久,便接到日军将轰炸长沙的密电,马衡立即组织文物向贵州转移。装文物的车队刚刚离开,多架日本飞机俯冲下来,岳麓山湖南大学图书馆被夷为平地,爱晚亭旁也有死伤。

在“北线”,装运文物的列车在郑州车站停靠接驳时,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郑州站陷入一片火海。狂风席卷着烈焰扑向装有文物的车厢,司机果断发动列车,冲出火场,生死时速间救下了一车的国宝。

在“中线”,1939年夏,为躲避日军轰炸,故宫文物从重庆向乐山紧急转移。当时能雇到的木船只有11艘,水上运输的丰水期太短,故宫人星夜不停地忙碌。故宫职员朱学侃到船上布置装运,曙色微茫,舱中昏暗,朱学侃并未注意到舱盖已打开,一脚踏空,坠身舱底,不幸牺牲。

即使是在“仓库”中,故宫人仍然闲不住。平时要请治白蚁专家,药物祛蚁;天气晴好、相对平安的时候,还要把文物定期拿出来整理、晾晒。为了保证文物安全,晾晒必须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每一次晾晒都要有专家在场,有卫兵把守,有几个人签字。

这次西迁历时8年,行程1万余里,运送文物的车辆、人员艰难行走于四川蜀道、翻越秦岭,沿路敌机轰炸,遭遇匪类的情形不计其数。最终,故宫人以相对微小的损失完成了这场历时长久、数量巨大的文物迁徙之路,堪称奇迹。

“巍巍故宫,古物攸同。瑰姿玮态,百代是崇。殷盘周彝,唐画宋瓷。亿万斯品,罗列靡遗。谁其守之,惟吾队士;谁其护之,惟吾队士!”这是创作于1931年的《故宫守护队队歌》,1946年2月15日歌声终于再次光明正大地飘荡在故宫。十多年来,辗转神州的故宫人用生命践行了自己守护国宝的誓言。

>>全民守护国宝,两岸重走南迁路

通常人们认为“南迁西迁文物几乎没有损失”“没有丢失过一只文物箱子”,其实是不太确切的。

颠簸、翻车、落水、泡雨、误炸、仓库坍塌、潮湿霉变、白蚁侵害等,对外迁的故宫文物造成了许多损失。抗战胜利后,文物东归,途中“严重损失文物达120余箱”,战乱中的仓促西迁,损失自然更大。比如,1938年2月四川禁烟局仓库坍塌,曾压损文物七箱;6月,陆路押运的士兵不慎引爆手榴弹,炸毁文物四箱;1939年,往乐山转移时多只文物箱落水,多艘船只触礁导致船舱进水波及文物……可惜的是,这些损失,战后并未留下详细的统计资料。

抗战胜利了,国宝终于能回家了。1946年,三批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51年,留在南京的1万余箱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库房,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

文物南迁不只是故宫人的行为,更是政府、军队、老百姓共同参与的全民护宝壮举。在四川乐山,为了存放文物,故宫人想要占用当地人家的祠堂当库房,几个村子的族人立刻贡献出来。就这样,故宫9369箱国宝在乐山存藏了7年半,无一损坏、无一遗失。

抗战胜利后,告别乐山安谷乡村民时,马衡带来了亲自手书的“功侔鲁壁”木匾6块,分别赠予曾给南迁文物提供庇护的朱潘刘三氏祠、宋氏祠、赵氏祠、陈氏祠、易氏祠和梁氏祠6座祠堂。

“鲁壁”的典故,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的九代孙冒死将儒家文献藏于曲阜孔子旧宅的一面墙内,到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拆墙发现之,使儒家经典得以传世,是华夏文脉传承的大事件。“功侔鲁壁”是指乐山人民保藏故宫国宝的功劳,可以与鲁壁藏书相提并论。

2010年,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两岸故宫博物院曾联合举办“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探寻了数十个故宫南迁文物重要的存放点,寻着当年文物迁移路线,串联起一条忆古思今的重走之路。

在南京的朝天宫库房,考察团见到库房里还摆放着几排当年文物南迁时所使用的木箱子,透过木板间的缝隙,依稀可见包裹过文物的旧报纸及稻草等填充物,文物箱上贴满了封条。

在贵州华严洞,考察团同样震撼。由于地形隐蔽,有数千平方米的大型洞厅,华严洞当年被选作理想的藏宝之地。秘藏洞中6年的国宝中,有唐寅的《山路松声》、马和之的《闲忙图》等,如今都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故宫文物与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文物的南迁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却捍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如今,故宫文物南迁的意义正在被人们所认识,两岸故宫人也更体会今天所典守的国宝的分量与价值,更感到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在两岸交流、祖国统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闻推荐

青岛到临沂年底有望通高铁 6月底山东沿海铁路通道将打通 暑运调图后从青岛西站乘车可直达烟威

半岛记者马正拓青荣城际和青盐铁路联络线开始大规模架梁,今年6月底联调联试结束后将具备通车条件,届时山东沿海城市的...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