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酷暑,她为患者的守护从不缺席 曲阜市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倩:老人们幸福晚年的“小棉袄”

齐鲁晚报 2019-03-26 05:32 大字

于倩为患者做检查。通讯员孔晓东

本报记者唐首政

曲阜的“居家医康养”团队是为老人提供连续、适宜、规范、便捷养老服务和基本医护服务的团队,他们任务重、责任大,更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曲阜市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医康养科主任于倩顶住了这项工作的压力,并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坚守着,努力让老人们晚年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24小时待命

让老年患者少等待

为破解“医养结合”难题,改变以往医、养分离传统服务模式,曲阜市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庭医生为切入点,在城区探索实施“居家医康养”。居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居家医康养”就会派出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生活护理员等专业团队到家服务。每一次出诊,每当有老人签约,于倩总是习惯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并多加嘱咐:“有事随时打电话,我24小时开机。”

与坐在诊室里等待患者上门问诊的医生不同,于倩是一位专门从事上门医疗服务的家庭医生,她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分散居住在鼓楼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背着诊箱走街串巷到老人家中提供诊疗服务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城区的很多老年患者和家属都将于倩的手机号码烂熟于心。父母身体不舒服又不方便出门看病,家属总会第一时间拨通于倩的电话进行咨询。电话那头的于倩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详细的家庭住址,如果不需要医生上门服务,她会耐心的告诉患者应该吃什么药,应该怎样服药,怎样去调理……所有问题面面俱到。无论是节假日、工作日,还是正在休息的深夜,只要听到手机铃声,于倩立刻条件反射式地接听。她说,早一分钟接通,可能会有生还的可能,晚一分钟可能就是最大的遗憾。

当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服务时,于倩会在第一时间做好安排,很多时候,患者还没有说出自己的姓名,于大夫已经知道患者的详细情况了,谁要8点前抽血化验,哪位老人要打针了,哪个需要清理创口,她都熟记在心,患者的需求就是紧急命令,患者的痛苦就是最高指示,绝不让老人多等时间。

守护“夕阳红”

她心中有个“患者地图”

“居家医康养”科室成立以来,接待的患者越来越多了,于倩她们也就越来越忙了,对于城区里面的每一个小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胡同,每一栋居民楼,哪里有她们的患者,于倩心中都有一个“患者地图”。

日前,曲阜市康达老年护理院居家医康养团队来到91岁的刘大爷家中,在为老人检查生命体征、输液后,康复员又为老人进行按摩、洗脚等康复护理。老人是康达护理院的老熟人了,两年前心梗后长期卧病在床,还出现了褥疮,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老人的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两年多来,居家医康养科主任于倩和她的团队成了老人家中的常客,长期按时地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更换胃管、尿管。如今,刘大爷的晚年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褥疮也逐渐结痂。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于倩和她的团队从不缺席为患者的守护。“记得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所有的交通都瘫痪了,出去一不小心就得栽个跟头,当时正好有位老人需要救治,病情耽搁不得。我们团队背着诊箱就出发了。”于倩回忆,天冷不冷已经不重要了,最牵挂的还是老人的病情。

春节,是千家万户团聚的时刻,更是家人畅叙亲情的时刻,可是这些年来的每个除夕,于倩都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坚守在病房里,陪着患者度过了辞旧迎新的时刻。于倩给社区老人们随手可及的健康护佑,换回了他们的充分信赖与喜爱,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大家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一些老人记不住自己的电话,记不住孩子的电话,却能准确地记住于倩的电话。有的老人索性把自家家门钥匙交给于倩,方便她出入。有的会在于倩上门前预备好水果点心,要看着她亲口尝一尝……他们说,“小于医生”不是他们的闺女,却又胜似自己的闺女。

新闻推荐

强力助推产业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曲阜的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之路

2019年3月21日星期四编辑:姬生辉美编/组版:李腾校对:汪泷专题T09本报记者姬生辉通讯员梅花张艳...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