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 宗婷

济宁日报 2018-11-30 10:23 大字

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上小学,济宁市东门小学是我的母校。其后,我考入曲阜师范,于上世纪末任教于济宁学院附属小学。从一名小学生,到一名小学教师,穿越三十多年时空,我经历了小学教育在改革开放中的飞跃,目睹了小学教育旧貌变为新颜的壮丽奇观。

非常庆幸的是,当我开始上小学时,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我们的国家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已开始成为社会的良好风尚。

我读书的东门小学,在古老而狭窄的东门大街上,陈旧的校园内,是几排平房,七八十个孩子挤在一个屋子里,感到喘不过气。即便是老师的办公室,也不显得宽敞,十几张桌子挤在一起,几乎没有转身的地方。由于生活还不宽裕,学生的衣着都非常简朴,有的甚至还打着补丁。那时,无论学校离家多远,我们都是步行。有时突然下雨,会把全身湿透。由于校舍太小,课间休息时,我们几乎没有尽情活动的开阔场地。记得,很小的操场上只有两个篮球架子,教室前有一个用水泥板做的乒乓球台。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母校,尽管陈旧、简陋,但心里还是感到亲切与温暖。

随着改革大潮的汹涌推进,小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我的母校而言,崭新的教学楼替代了破旧的民房,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出孩子朗朗的读书声。至于我一直任教的附属小学,作为市政府新建的重点小学,更不惜投放巨资。附小建在宽敞的洸河路边,风格清新,装饰典雅的教学大楼,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草坪,呈现出学校整所建筑的和谐。

在光线充足的教室里,不仅有漆得发亮的桌椅,还有多媒体和空调。一个教室里只准容纳四十几个学生,可谓宽松宜人。学生的服装不再五颜六色,各式各样,而是身穿统一的校服,干净漂亮,整齐划一。上学与放学时,校门外整齐排列着接送孩子的车辆。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当年上学真有天壤之别,他们真是最幸福的一代人。再看师资水平的变化,我上小学时,教我的老师大都是中专毕业,还有些是高中甚至是初中文化。而现在报考小学教师,至少是本科生,还有些是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大幅度提升,已今非昔比。

改革开放以来更深刻的变化,是发生在教师心灵深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变革。我上小学时,所接受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应试教育。这些年,我作为教师开始认识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僵硬与落后。通过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尝试把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篇课文,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由此,这种以启发为主的教学模式,便在全校蔚成风气。

为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我们学校开设了富有探索性的“大阅读”研究课题。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涉猎了许多中外经典名著,特别是背诵了一些《论语》《孟子》《弟子规》等书中有关人生哲理的名句,让学生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改变了多年以来拘泥于教材的单一形式。

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是鼓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学校秉持“办一所适合师生共同成长的精品学校”的办学理念,从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确立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发展方向。目前开发实施了素描、沙画、播音主持、陶艺、编织缝纫、多米诺骨牌、象棋等二十多门校本课程,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统一管理。整个学校呈现出既严肃紧张,又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这在过去的学校教育中是难以想象的。

在新的教学理念启发下,实施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我上小学时,电视尚不普及,电脑更为罕见。这些年来,借助高科技,实施电化教学。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让学生从感性中捕捉到较为抽象的知识。这是在小学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教学成果,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小学教育将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新闻推荐

孔子博物馆开馆

11月26日,耗时5年建成的孔子博物馆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馆试运行,首批2000多件文物搬出孔府文物档案馆,入住孔子博物馆,今后...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