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温度的教育铸就融入社会的起点 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纪实

大众日报 2018-11-06 05:49 大字

□李振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六七个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这里是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曲阜特校),96名残疾孩子正从这里出发,踏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以“为残疾学生平等健康的未来生活奠基”为办学宗旨,曲阜特校坚持探索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教育方法,用春风化雨的殷殷大爱营造有温度的教育氛围,形成了教育与医疗康复相互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补充,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辅相成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如今这里已成为残疾儿童学习知识、康复训练、塑造人格的温暖之家,为他们走入社会、走向未来铸就坚实的起点。

医教融合

双轮驱动点亮“奇迹”

“在这里既能接触同龄人,也能做康复,还能学知识,是孩子最理想的成长环境。”谈到曲阜特校,曾在这里伴随儿子度过6个春秋的郭丽霞(化名)不无感慨。

郭丽霞的儿子小伟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且肢体运动能力差。7岁时小伟曾在普通小学就读,因为跟不上进度,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一年时间里不仅没有学会写字读书,原本爱笑的他也变得消沉自闭,被几乎丧失信心的郭丽霞送入曲阜特校。

“没想到在这里见证了奇迹!”郭丽霞说。一天小伟在家用笔歪歪扭扭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这让已经对儿子学文化失去信心的郭丽霞喜极而泣。在随后的时间里,小伟又变得爱笑,爱活动了,有时甚至能主动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妈妈。目睹这一转变的邻里对她说,小伟“像换了个人”。

“奇迹”的背后是曲阜特校“医教融合”体系的强力支撑。

“残疾孩子的需求是开展‘医教融合’的出发点。”曲阜特校校长董福会说,在该校就读的孩子多是中重度残疾,除部分聋哑儿,大多是自闭症、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一方面需要学习知识技能,为融入社会作准备,另一方面还有肢体及智力康复的需求。为此,学校于2013年试水“医教融合”,实施康复矫治加教育的双轮驱动战略。在这里,孩子们上午学习文化课,写字、绘画、手工、音乐,提高认知能力,丰富知识储备;下午进行康复训练,功能训练、感统训练……改善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发展。不出校门就解决了残疾儿童最迫切的两大需求,曲阜特校的“医教融合”走出了一条一站式解决残疾儿童医教问题的新路径。

“医教融合”需要既懂教育又懂医学康复的复合型人才。为提高融合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曲阜特校将强化师资作为系统工程来抓。近年来,陆续派出4名骨干教师参加由华师大组织的“康教结合”初、中、高级培训,5名教师参与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研修,30名教师参加省级康教结合实验培训……他们把“学生为本,补偿缺陷,挖掘潜能,全面康复”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回学校,并结合实践经验应用于日常教学与康复,取得了显著成果。

针对智力障碍儿童手指力量、灵活度差的问题,教师孔静进修学习后自创手指操,帮助孩子们进行手部锻炼。从最初的无法握紧拳头到后来的可以准确完成手指对插等精细动作,经过这套简单易学的手指操训练,孩子们的小手有劲了、灵巧了,慢慢的可以穿衣扣扣、执笔写字,为自理自立,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为克服学校康复人员不足的困难,2017年,曲阜特校与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市康复医院)成立曲阜市康教医结合部。双方整合优质教育与医疗康复资源为医教融合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支持。

送教上门

政策支持确保“应教尽教”

“先从系鞋带、洗脸、刷牙、吃饭开始教,让孩子先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9月28日,在曲阜特校的学术报告厅里,教师毛安萍正给全市送教老师们进行送教上门经验介绍。

送教上门面对的孩子与在校上学的孩子不同,他们往往有重度残疾,没法走进校门进行集中上课。由于脱离了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又得不到支持,这些孩子变成了教育体系内的盲点,几乎丧失了未来融入社会的可能。

为了改善这一群体的学习条件,2015年起,曲阜市启动针对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工程。作为送教上门的主体机构,曲阜特校将这些孩子全部纳入学籍管理,并针对每个孩子的残疾程度,分别制订详细的有针对性的送教计划:有学习需求的,进行文化送教,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有康复需求的,进行康复送教,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康复指导,提高康复水平;有双重需求的,送教老师联合康复师将康复、教育“打包”送到家。目前,全市132名残疾儿童享受到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实现了“应教尽教”,提前完成《山东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的“2020年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6%”的要求。

送教上门的贯彻落实得益于政策的强力支持。曲阜严格落实每年6000元/生的残疾儿童教育公用经费,并为送教上门的教师发放工作补贴和交通补贴。他们为送教上门的教师开通专门的政策通道,把送教上门纳入“全市下乡支教计划”,教师享受“下乡支教教师”待遇。为送教上门的教师举办培训班,邀请教育专家传经送宝,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政策的落实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教师们的送教积极性,目前,全市62位教师加入送教上门队伍,全市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从最初的抗拒,甚至拳打脚踢,到如今主动配合老师,在老师出门时说出“再见”,毛安萍说,送教上门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改变让她更加坚定了送教上门的信心和决心。

殷殷大爱

“百面教师”让成长氛围有温度

为什么这里的教师信念如此坚定?为什么“奇迹”会发生在这里?

答案并不复杂。

爱,是教者内动力的源泉。董福会说,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体现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是有博大胸怀、饱含爱心并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曲阜特校正是有这样一支“有理想信念、有扎实知识、有大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倾尽自己的爱心与能量,为残疾儿童营造出最有温度的成长氛围。

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化身身兼数职的“百面教师”:

他们是教师,教孩子们听说读写,唱歌舞蹈,在他们的妙手指点下,走出校门的智障孩子能准确地写出自己的姓名,家里的电话和住址。

他们是医生,怀揣丰富的医学知识,确保孩子们的课堂安全和教学进程。唐氏儿大多心脏有问题,活动量不能太大;自闭症的孩子情绪爆发前往往有一些征兆,需要准确预判,及时进行安抚疏导,调整教学思路……说起这些,老师们如数家珍。

他们是保姆,吃喝拉撒,梳头洗脸,只要是孩子们的需求,他们随时伸手帮助。

他们是爸爸妈妈,以父母般的耐心爱心包容接纳这群不幸孩子。课上,孔静被自闭症的孩子用黑板擦砸中头部后,没有一句指责,而是温柔地把孩子抱在怀里安抚。课下,孩子的一句“对不起”让她泪流满面……

岁月周而复始,术常变而道永恒。坚持热爱学生的教育者底色,曲阜特校的教师们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用深沉的大爱感染学生,用赤诚的爱心温暖学生,为残疾儿童的发展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站在建校30周年的门槛上,曲阜特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工作目标为指引,牢记残疾儿童的教育使命,开启护佑残疾儿童成长的新里程!

学校名片

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89年,原为曲阜市聋哑学校,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新校占地38.7亩(25774.2m2),建筑面积1.4万m2,分教学办公楼(启智楼)、生活区(启慧楼)、康复中心、培智幼儿园,学校建设规模18个教学班,培智幼儿园6个班。

学校现有聋部2个班,培智部8个班,在校生96人,幼儿园康复训练0—9岁儿童146人,送教上门学生132人,189人随班就读于全市124处中小学。多年来,学校秉承“为残疾学生平等健康的未来生活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感恩”的教育目标,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教风,以“以爱育爱、责任同行”为校训,不断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包括听障教育、智障教育、学前教育、康复训练、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在内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

陶艺制作是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正门

新闻推荐

“鲁地戏曲”走进校园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蔡孝诚王旭东)为了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并认同齐鲁戏曲文化,近日,曲阜市田家炳小学引入“鲁地戏曲进校园...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