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四十年
□ 冯雪峰(嘉陵)
我上小学以前, 土地还没有包产到户。尽管爷爷奶奶和母亲在生产队里比谁都干得多,尽管父亲在村小教书之余也主动参加农业生产挣工分,但是挣工分换回的粮食,仅能满足全家八口的基本所需。
从上小学第二年,即1978年算起,至今刚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 回首这四十年,历历在目。
小学到初中、高中,十多年里,常听人们讲的一句话是“交够国家的,剩下的是自己的”。那时,农村家庭最多能将剩下的粮食, 拿去卖掉换取现金改善家里生活。特别是在偏远农村,交通还不便,农民都很羡慕吃“供应粮”的城市居民。农村孩子,以跳出“农门”为荣耀,考上中师中专,农村户口转入城市户口,成了首选。我清楚地记得,老家那时不通电,没有任何公路,人们基本不进城。
上大学时,我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以及乡友开始陆续外出务工, 然后寄钱回家修房造屋。乡村公路开始修建,农村也逐步通了电, 经济条件好的还买了电视机。我家那个村也一样,有了电,不再黑灯瞎火。院里有户人家买了黑白电视,吸引附近乡亲都来看,很是热闹。之后的几年里,农民不再交农业税、完公粮,土地可以多种经营,经济条件慢慢好起来;
再后来,种地还有各种补贴,农村得
到空前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网络密布,乡乡通、村村通、户户通,致富路四通八达。
1996年7月, 我到山东曲阜工作。1998年1月1日,达成铁路通车,我每年都回南充探亲, 每次回乡都能看到新变化。2009年初,我举家从山东回南充定居,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便是家乡的高速发展深深地吸引了我。回来近十年,目睹嘉陵江两岸三区的建设,特别是一座座跨江大桥完工通车,南充以“大城崛起”之势,从四线城市飞跃到三线城市,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充会迈入二线城市之列。
想起曾经的我,从老家到南充城里,先步行几十里路, 然后乘坐汽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而如今,开车回乡下只要一个小时车程, 车直达老屋的院坝, 方便不言而喻。 眼看着嘉陵区李渡嘉陵江大桥开始修建, 以后回老家更加便捷, 我心里不禁感慨,南充的交通变化真大。
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里, 要说最大的变化,绝对离不开农村话题。人们曾经为进入城市生活而拼命奋斗, 如今又为了乡村振兴而奋力拼搏。这也许是一个循环,但这个循环,必是一个消除贫困的过程。因为,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幸福。
新闻推荐
背起行囊、开启梦想,为了让孩子在这个暑假放下手机,拓展能力,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8月10日,济宁市小记者团15名小记者来到北...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