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大玉璧:浑圆沉静人间大美
鲁国大玉璧档案年代:战国早期祖籍: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尺寸: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收藏单位:山东博物馆国宝留言: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战国玉璧之最战国早期玉璧元代玉璧玉,美石也,但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玉又远超出精美石头的范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尚玉文化。古人以玉比德,将人性的高贵、纯洁等美好品质赋予了它。当玉被雕琢成玉璧,又具备了殓葬、祭天、赠礼、装饰的功能。收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鲁国大玉璧,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且无论材质、做工都算得上战国玉璧中的精品之作。久久地凝视着它,其圆通的外形、沉静的颜色、匀称的纹饰会让人内心油然生出安定和谐的美感。
本报记者刘雨涵
战国玉璧之最在齐鲁
玉璧有至高地位
走进山东博物馆的大厅抬头仰望时,你会发现中央穹顶上镶嵌着一个直径20米的墨绿色中空圆形装饰,它的造型就来源于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鲁国大玉璧。这枚玉璧的实物自然不可能有20米的直径,但其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的尺寸,已是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一件战国玉璧。
鲁国大玉璧为扁平状圆形,玉料呈墨绿色,内外缘各有一周廓,两面纹饰相同,璧面上纹饰以绹索纹分为内、中、外三层纹饰。内外两层饰阴线刻的合首双身龙纹,用绹索纹分别相隔成三组和五组;中层密布排列均匀浅浮雕的谷纹。玉璧纹饰繁复精美,布局紧密匀称,饱满和谐,线条流畅,工艺纯熟,是战国玉璧中的精品。战国两汉是玉璧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玉璧装饰纹样丰富繁杂,流行蟠螭纹、蟠虺纹、勾云纹、谷纹等。制作工艺极为精湛,有的细阴线能刻成像毛发一样细劲且流畅的线条,后人称之为“发丝雕”,被誉为战国玉雕的绝技。汉代玉璧在整体上沿袭了战国风格,玉质仍以白玉、青玉为主,但璧的形体普遍加大,璧形略厚,从总体水平来看,汉代玉璧不及战国的精细。
我国是一个崇玉、尚玉的民族,关于玉璧的传说有许多,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数和氏璧了。相传,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偶得一块绝世的玉璞,决定把它献于楚王,却不料被楚厉王、楚武王相继砍去双足。卞和在荆山日夜抱璞痛哭,新即位的楚文王得知此事,派人前去探询,和氏说:“我并非因被砍去双脚而伤心,而是宝玉被认为顽石,忠臣被认为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的。”于是楚文王命人剖开玉璞,果然得以美玉,确为稀世之宝,遂命名为“和氏璧”。后来此璧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送赵国,秦国觊觎已久,假以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国怕秦,遂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的蔺相如出使秦国,得以“完璧归赵”。后来秦灭六国,“和氏璧”终归秦有。秦始皇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自秦之后数百年间,传国玺成为中国历史上被承认为正统帝王的条件之一,在人们心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古人用其殓葬
玉璧也象征权力财富
敛葬是玉璧的最主要功能之一,1977年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的这一玉璧即为殓葬玉璧。出土该玉璧的52号墓是一椁两层棺的大型墓,出土玉璧十八枚,棺内死者身上从头至足放一层玉璧,共九枚,身下垫一层玉璧,共八枚,另一枚在椁室。在其腹部上下均有两件硕大的玉璧,上文介绍的玉璧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件,位于墓主身下。
之所以用玉璧殓葬,是为了保佑肉身不朽,灵魂升天。在古人的丧葬观念中,灵与肉是有很大区别的,灵魂是人的精气所在,不能与肉体一同存在于墓中。人们希望灵魂升入天境,以告慰死者,福佑生者。古人认为玉有不朽之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而玉璧则是通天的信物,拥有和百神相通的灵性,甚至被认为是通往天国的天门,中间的孔被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
用玉殓葬的历史很早,例如浙江余姚反山的单座墓中就曾出土了四五十件之多的玉璧。西周时期三门峡虢国墓地发掘出一套完整的由玉、玛瑙、金、绿松石、兽牙组成的葬饰。到汉代,玉殓葬发展到极致,出现了金缕玉衣,同时伴有大量玉璧。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帛画中部绘一谷璧,二龙呈十字形交叉,穿于璧中,绕缠纠结,扶摇而上,上部龙首直接天阙,下部龙尾迤连地阴,将墓主灵魂导引入九阳高照、莺歌燕舞的仙界。
此外,玉璧还是古代统治者祭天的礼器。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圆地方,而璧圆像天,因而用璧来祭天。玉璧同时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不同的等级所使用的玉璧是不同的。平民百姓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玉璧的,私藏玉璧要受刑罚,因而才有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说法。玉璧在古代社会中还属于馈赠礼品,历史记载楚襄王想聘庄子做宰相,便送他白璧百双。当然,玉璧最为常见的功能还是装饰之用,一般见于小型玉璧,有的可以独立佩戴,有的则和玉璜、玉玦等组成精美的玉串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莹】7月5日,中国孔子研究院天水研究基地在位于秦州区藉河南路的天水开放大学成立并揭牌。来自千里之外孔...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